为何和欧洲面积差不多大的中国是统一的,而欧洲是分裂

2024-05-02 09:06

1. 为何和欧洲面积差不多大的中国是统一的,而欧洲是分裂

中国的统一贡献最大的就是秦始皇嬴政了,他不但从地理上统一了中国,还统一了文字等等一系列的东西,虽然此后秦朝很快灭亡,但大家都有着同样的文化认同和归属,再后来的历史进程中,中国虽然也屡次分裂,但也都认为是中国的一部分,并最终以此为使命回归统一。

而欧洲,虽然也有过大面积地理上的统一,但他们统一时期也没有建立像中国那样高度集权的行政制度,使得他们都保留了自己的语言文字和文化,当统一政府的管理一旦松懈,极容易分裂。

欧洲历史上还有一个现象,就是有时一个人能成为几个国家的国王或者皇帝,但这一人统治下的若干国家,依然是独立的,这在咱们中国看来,真是个有趣的现象,不过这也说明,欧洲的统治者或者人民并没有统一欧洲的意愿。

为何和欧洲面积差不多大的中国是统一的,而欧洲是分裂

2. 中国与欧洲差不多大的面积,为何中国统一欧洲却分裂

欧洲和中国面积相当,但五大原因,导致欧洲分裂,中国统一。

原因一:地理气候差异
中华大地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满目草地,适宜于游牧。
农耕者必须定居。早期农耕者只能搭建简易窝棚,或用石器凿简易窑洞居住,因此只能选择既干旱少雨又可灌溉之地农耕。黄河流域正好既干旱少雨又可灌溉,因此成了中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
炎黄子孙在黄河流域农耕进化中,学会建土砖房后,才逐步向多雨的淮河、长江等流域迁徙。
古老欧洲气候寒冷,是一个原始大森林,适宜于游猎而不适宜于游牧。欧洲人先后学会游牧后,必然一批批走出欧洲原始大森林,来到欧亚大草原,完成向游牧文明和氏族社会的进化。欧洲人先后在欧亚大草原的游牧进化期长达4000年。因为草原退化,欧洲人被迫分批南迁。他们选择有二:要么寻找农耕之地,向农耕文明进化;要么掠夺农耕文明。
他们选择了后者。
原因二:扩张防守差异
当时黄河、长江等流域散居着万余农耕部落,各部落间难免爆发战争,例如黄帝、炎帝就打得死去活来。
本来,这万余农耕部落绝无可能抱团结盟,可是突然杀来了手持铜制武器的外族游牧者,中华民族首次到了最危急的时刻,炎黄二帝被迫化敌为友,万余农耕部落也被迫结盟,用石制武器抵抗铜制武器,双方血战十几年,终于打败了入侵者。
从此,在外族游牧者的强大威胁下,炎黄子孙必须抱团防守,部落联盟再也不能解体。
大禹正是在这个部落联盟的基础上,封各部落为诸侯国,建立了大夏王朝。
因此,正是防守促成了中华民族的大统一。
欧洲人则始终保留了游牧者扩张的习性,而正是扩张导致了欧洲的分裂。
欧洲人扩张的典型特征:抱团掠夺,各自争抢掠夺成果。
例如,欧洲人抱团灭掉了古印度,各游牧部落在占领的印度土地上,先完成了向农耕文明的进化,后进化成了大大小小的邦国。由于扩张者只能统一别人而绝不愿被别人统一的天性,所以各邦国之间不可能出现统一。
古希腊——罗马人的祖先,也是来自欧亚大草原的游牧者。古希腊各游牧部落进化成了国家后,彼此打得死去活来,可谁也统一不了谁。战败者宁愿求助外族波斯人,也不愿被本民族的人统一。
马其顿人亚历山大渔翁得利,最终统一了古希腊,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但是,亚历山大丝毫不改扩张天性,所以只能马上打天下,不会马下治天下。他就像狗熊掰棒子一样,每扩张一个地方,就交给一个总督治理,所以帝国各地的实权其实在总督手中。他一死,帝国立马分崩离析,也就在意料之中。
罗马人接着建立了比亚历山大帝国更大的罗马国,但是由于其扩张天性,再次使欧洲痛失统一机会。
罗马人扩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掠夺财富,而当时东北欧是极其落后的蛮荒之地,生活着日耳曼人、斯拉夫人、法兰克人、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勃艮第人等游牧部落,没有掠夺价值,所以罗马人始终把扩张方向选择在了西亚、北非。他们最大的扩张成果,就是将古埃及划入了罗马的版图,但是因为没有统一东北欧,为后来西罗马帝国的崩溃留下了巨大隐患。
原因三:政治制度差异
封建制的中国其实是一种国中之国的松散式统一。因为各诸侯国人权、财权、军权等完全独立,国君也不由中央王朝任命,中央王朝只不过是象征性的统治者。
但是,当时唯有这种国中之国的松散式统一,才是最智慧的统一模式,才是各方都乐于接受的多赢统一模式,也才是最佳统一模式。舍此,任何统一模式恐怕都难以为继,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势必毁于一旦。
因为这种国中之国的统一模式至少有四点好处:
一、以封建制为纽带,以烽火传信息为手段,中央王朝与各诸侯国形成了强大的防御体系,从而有效地阻吓和抵御了外族入侵。
二、中央王朝虽一般不能干预各诸侯国的内政,但依照封建制,可以调解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防止诸侯国以大欺小,彼此开战,这为中华民族赢来了1300多年的和平时间。在这1300多年中,世界其他地方战火纷飞,中国却即使由夏到商、由商到西周的改朝换代战争,也规模不大,战期不长,总体而言是和平的。
三、封建制并未改变土地公有制的属性,国王和国君只是土地的法人代表,而并非地主,因此都靠俸禄吃饭。再者,实行的是长子继承制,有效地避免了因国家领导人继承而导致国家分裂。虽然国王和国君不得不把少量土地分封给贵族和功臣,但是分封出去的土地只是由公有变为私有,并未变为独立的国家领土。
四、由于土地的主体公有制属性没有改变,所以耕种者多为国民而非奴隶,只有贵族的仆人才是奴隶。但是这种性质的奴隶都享有家人式的人权,才华出众者还可得到重用,例如奴隶出身的尹伊,就做到了商朝的宰相。
所以,春秋战国以前的封建制,给中国带来的不止是和平,还有社会稳定。
欧洲实行的则是民主制,而正是民主制成了欧洲统一的最大障碍。
古希腊各部落国家都具有强烈的民主思想,越民主越追求独立自由,绝不愿被别人统一。
罗马人仿效古希腊人建立了民主的罗马,却把罗马式“民主共和国”变成了一架战争机器。
罗马元老院对一系列人事任免、政策法律制定、国家重大决策等,都实行票决。国人依财富多寡,分为六个阶级,由各个阶级的百人团代表依次来投票。讽刺的是,元老院所属的第一阶级及骑士阶层百人团所拥有的票数已过半,因此只要这两个阶层意见一致,根本不需要其他阶级的百人团来投票,所有的国策都可拍板。
这两个阶层至少在战争的问题上总是意见一致,因为每次战争所掠夺的大量土地等财富,主要被这两个阶层的人瓜分掉了。
这两个阶层分得的土地越多,就越需要奴隶耕种,幸好战争可以产生大批战俘,而战俘可以全部转化为奴隶。
战争的好处主要为这两个阶层占有,负担却全部转嫁给了人民。
越来越多的人沦为贵族的财富——奴隶,失去了起码的人权,许多奴隶还被卖到奴隶格斗场。格斗的奴隶必须格斗至死,以大饱贵族观众的眼福。
更多被占领地人民沦为社会底层贫民或无产者,在他们心中,从未视罗马为祖国。
罗马农民阶层既是国家的经济支柱,又是罗马军团的主要兵源。战争长年累月,他们终身打仗,家中或者田地荒芜,或者不堪沉重税负,渐渐沦为半农奴。
罗马日益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为西罗马帝国的崩溃也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民主的罗马后来变成了帝国的罗马。但罗马皇帝也打上了民主的烙印,并不能把皇位顺利传给自己的子孙,而是贵族和将军们可以民主地争夺。结果越争夺越血腥,皇帝也越短命,如公元217—270年,53年就换了30个皇帝。这样皇权频繁更迭、人民离心离德的罗马,外表看似强大,实则虚弱至极,被中国汉武帝挥锤一敲,就粉身碎骨了。
因果关系是这样的:汉武帝反击匈奴,匈奴被迫西迁挤压日耳曼、法兰克、斯拉夫、盎格鲁、撒克逊等游牧部落,各游牧部落被迫一起攻向西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的人民不是抵抗入侵者,而是纷纷加入入侵者的队伍,西罗马帝国一下就被撕成了碎片。
欧洲从此进入了长达五六百年的无政府黑暗期。各游牧部落在这个黑暗期,先后进化出了法兰克、英国、西班牙、葡萄牙、俄罗斯等国家。其中,法兰克最大。如果大上加大,由法兰克统一欧洲本来是有点希望的,但又是平均的民主思想作怪,法兰克老国王一死,把国家平分给了三个儿子。一分为三的法兰克,当然再也担负不了统一欧洲的重任。
再后来,欧洲几个大国捧出了一个德意志皇帝,企图借这个皇帝统一欧洲。但既是皇帝,一定要极权,可这个皇帝要由七大选帝侯选出。这一选,皇帝就成了并无实权的摆设,自然也就完成不了统一欧洲的使命。
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倒是统一了大半个欧洲,但是他却让人民选他做皇帝。他变成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民选的皇帝后,任命自己的兄弟们去做西班牙、意大利等地的国王,激起了内乱,与此同时他还继续去征服俄罗斯,企图武力统一欧洲,最终彻底失败便早在意料之中。
德国人民又把希特勒选上了台,希特勒也企图通过武力统一欧洲,甚至统一世界,结果弄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以惨败告终。
因此可以总结:民主的欧洲必然是分裂的欧洲。
原因四:土地制度差异
中国夏朝属于氏族社会的末期,特点为氏族大家族多,诸侯国小,正是老子向往的“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社会,这样的社会适合土地完全公有。
从商朝以后,随着氏族社会解体。一夫一妻制小家庭为家庭主体,开始实行井田制。井田制是公田私种,与现在中国农村的包田到户有某些相似之处。井田制是中国的独创,是适应家庭变化的必然产物,是土地由公有制到私有制最平稳的过渡方式,其存在千余年,为稳定中国封建社会功不可没。
井田制之所以消亡,是因为到春秋时代,太多的土地分封给了贵族,剩下的井田难以承受税负之重,以致“苛政猛于虎也”;农民日益丧失耕种公田的积极性,宁愿选择做贵族的奴隶,弃种公田而耕种贵族的私田,因为贵族不向国家纳税,当贵族的奴隶反而比做国民的日子好过。
商鞅变法,实行郡县制,取消了贵族的特权,也废除了井田制,全部土地为国有,奖给有军功者和勤耕勤织者耕种,使秦国迅速强大,得以统一中国。自此之后,中国结束了国中之国的松散式统一模式,而进入了郡县制的极权式统一模式。
中国因为先独创了井田制,后改革了井田制,稳定和促进了中国的统一大业。
欧洲则不然。欧洲先是抱团掠夺别人的土地,再由贵族私分掠夺所得的土地,这样的土地私有化模式,只能扩大欧洲的分裂。
例如罗马就是如此。正因为罗马极少数贵族占有了绝大多数土地,导致国家贫富严重两极分化,也最终导致西罗马帝国的分崩离析。
日耳曼各游牧部落占领西罗马帝国后,在漫长的黑暗进化期,当权者一边占有大片公有土地,一边将大片公有土地奖偿给自己的卫队等心腹。最终形成国家时,土地大多落入新国王和新贵族之手。
在这个黑暗期,基督教趁机发展壮大,占有了三分之一的土地,形成了国中之国。教主的权力甚至超过了国王,神父们也都比贵族尊贵。底层民众深受政教双重盘剥,政教之间又争权夺利不已。这样的欧洲社会,只能是分裂的社会。
原因五:文化教育差异
中国早期的封建社会,文字尚未完全形成,形成的文字也尚未统一,所以文化教育主要是封建礼仪制度教育。这种教育主要是规范祭祀如何敬死人,规范人伦如何做活人。
别小看这种教育,它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任何家庭都在进行。久而久之,连一字不识的男女老少,也都会既敬自己的祖先,也敬炎黄子孙共同的祖先,还懂忠孝悌义信等等。他们虽处不同的国度,却逐渐形成了共同的中华传统,认同了大家都是炎黄子孙。
儒家文化是封建文化最好的继承,孔子的有教无类,汉武帝的独尊儒术,隋唐以后的科举制度,让儒家文化基本统一了中国人的思想。
道家和佛教文化,或者主张天人合一,无为而治,或者主张善恶报应,慈悲为怀,也都有利于中国人的思想统一。
正是中国文化教育的成功,才使中华文明从未发生断裂;中国只改朝换代,不灭祖亡国;合久虽分,分久必合。
欧洲的文化教育则不然。
人类尚未进入民主时代,古希腊的文化教育却张扬的是民主、自由、独立思想,结果不利于古希腊的民族统一。
罗马的文化教育则只停留在贵族阶层,平民连被教育的资格也丧失了,因此他们对罗马没有祖国的认同感,这也是原因之一。
在欧洲五六百年无政府黑暗期,基督教倒是统一了欧洲人的思想,但与其说是统一,不如说是禁锢。更可悲的是,基督教卷入了与世俗政权的权利之争,导致大分裂,欧洲人的思想也难免随之大分裂。
文艺复兴之后,欧洲人思想大解放,崇尚民主与科学,崇尚工业文明,商业文化大行其道。欧洲虽然率先进入了现代文化教育,但是现代文化教育催生了欧洲列强,欧洲列强先是忙着瓜分世界,后又为分赃不匀大打出手,将欧洲统一的希望打得粉碎。

3. 欧洲与中国的面积一样大,为什么中国能够大一统,而欧洲一直分裂?

在理解这个问题上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其一是地理环境的历史影响,其二则是基督教影响下欧洲的分裂。

首先,观察欧洲的地理环境首先需要的是一张欧洲地形图。虽然从行政区划地图上来看,欧洲这些分散的国家都是在同一块“版面”上,然而实际的地理分割与阻隔远比想象当中的要多。欧洲大陆的主体——从乌拉尔山西簏一直延伸到多瑙河的广阔平原——在历史上由于陆地上没有屏障而成为不同外来民族侵袭的主要通道;在兵连祸结之下无法孕育出早期文明。
大陆的西部却被一系列的高山(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喀尔巴阡山脉)分割成一些独立的地理单位。与此同时,欧洲大陆作为一个伸入大西洋的三面临海的大半岛,它的躯干部分又有许多半岛伸向海洋,海洋则深入陆地,形成许多内海、海湾、海峡。因此,欧洲也是被海洋切割得特别厉害、海岸线最为曲折复杂的一个洲。

正是这种地理条件的局限使得欧洲出现了许多分散的小的核心地区,每一个地区都是历史上一些独立国家的中心,但却没有一个大到足够对其他核心地区产生长期的决定性影响。欧洲在地理上的分割形成了为数甚多的独立而相互竞争的小国。
其次,基督教对于欧洲历史发展的影响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统一的宗教并没有为欧洲的政治统一带来好处,相反则是制造了许多实质性的障碍,同时还妨碍了欧洲统一思想的形成。为什么这么讲呢?笼统来说就是横贯欧洲历史的宗教与世俗政权的斗争是症结所在。
早在基督教传入欧洲大陆的时候,早期的欧洲人其实很多都是信仰自然崇拜和多神论宗教,是罗马帝国的征服与统治,将后来成为国教的基督教作为唯一的信仰推广,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原始的欧洲宗教或被消灭或者隐匿。除了原始宗教以外,就还有许多其他的“异教”,比如说犹太教、伊斯兰教等等,这些宗教与基督教的传播路径几乎是一致的,就是从中东地区传到了欧洲,却并未被完全接纳,最终演变为基督教话语权下的“异教”。

基督教与“异教”之间的冲突本身就为分裂埋下了种子,更何况与之相比更加激烈残酷的是基督教内部的冲突。由于对教义解读不同,基督教内部出现过很多“异端”,有些“异端”信仰被广泛接受,这就挑战了教廷和世俗国家的统治,遭到了残酷的镇压。基督教正统势力对“异教”和“异端”的不断镇压让欧洲各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严重的内部分裂之中。
等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后,欧洲的人文主义和国家主义观念逐渐形成,一些欧洲国家开始摒弃“宗教统一至上”的思想,开始推行宗教宽容政策,以此维持社会稳定并促进了民族观念的形成。而这恰恰是“统一”的要素之一。

欧洲与中国的面积一样大,为什么中国能够大一统,而欧洲一直分裂?

4. 欧洲和中国面积相似,为何欧洲分48个国家,中国却统一?

为什么和欧洲面积差不多大的中国是统一的,而欧洲是分裂的?这个问题经常会和欧美朋友一起讨论,和我们经常见到的地缘解释不同,西方人更愿意从人文和政治的角度给予解读。
在春秋战国时代,当时的中国也是一盘散沙,分裂成了上百个小国家。但是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天下开始,直到现在,虽然中间历经了几次大分裂,但是最终都走向了统一,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三点。
1、大一统的思想。
在春秋战国时代,当时各国都有自己的文字,而秦始皇以秦国一国之力,强行统一了六国,使得中华民族再次统一,而且书同文,车同轨,使得华夏唯一的文字和度量障碍都消失殆尽。而且,从此之后,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思想深入人心,百姓和读书人不愿意再过分裂造成的相互征战,春秋战国的教训已经很惨痛。
因此,但凡是国家陷入分裂,大家为了消除战争,唯一的方向那就是顺应民心,完成一统。所以,无论中华如何分裂,到最后都会力量积聚,汇聚于统一,统一之后国家的繁荣和继续昌盛。
但是欧洲就不一样了,欧洲从来就没有统一过,实现局部统一的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等,只是武力上征服,一个民族征服其他民族而已。完全没有形成统一带来的好处,反而使得这种分离更加的强烈和坚定。因此,一旦帝国倒下,就分分开始独立建国。
2、同一个民族。
即使在春秋战国时代,虽然列国纷争,天下大乱,但是大部分的国家都是以华夏族,也就是汉族为绝对主体。因此,国家与国家之间能够毫无障碍的进行沟通和交流,生活习俗,穿着打扮,那都是一样。此后历经几千年,中华大地都是以华夏民族为主体,这是每次都能统一的最基础的条件。
而欧洲就不一样了,没有一个主体民族,像斯拉夫族,德意志族、罗马人等都十分的强悍,在古代那是势均力敌,而且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语言,说话都相互之间听不懂,怎么统一。
3、民族的熔炉。
中华民族为何能够长盛不衰,是因为文化的软实力。一来,古代汉族的文明那是源远流长,深受周边少数民族的仰慕,因此,其愿意向汉族学习文化,主动汉化。如周边的匈奴、鲜卑、女真、还有契丹等民族,在中原建立政权后,就开始积极主动学习汉族,慢慢的这些少数民族也就成了汉族。
二来,中华民族自古极具包容性,对其他民族的特性都是能够吸收,而且当周边民族更加牛时还主动学习,如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而且后世儒家思想统治中国,而儒家是最包容的文化,主张仁义礼智信,对周边少数民族那是十分仁义,这样既缓和了民族矛盾,也使得民族融合加快推进。
因此,中华有一个民族熔炉的文化基础。能够不断吸收周边的少数民族加入到中华的行列,这才是长盛不衰的根本,古代多少强悍的民族加入中华后,现在还分得出来么?已经是华夏民族了。
而欧洲不一样,没有最基本的文化熔炉,一旦哪个民族崛起,对其他民族想的是去征服,让他们屈服,同时认为自己的民族才是最优秀的。你看拿破仑,希特勒都是如此。这样即使征服了这些周边的民族和国家,无论统治多少年,都无法改变其民族特性,无法融为一体,因此,想要统一,那是不可能的。

5. 欧洲和中国的面积差不多,为何没能实现统一呢?

在人类文明的漫长岁月中,不同大洲的人们都通过自己的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璀璨的文明。在亚洲东部,自秦始皇开始华夏大地一直遵循着大一统的传统,依靠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制度之一,形成了古代历史上最庞大也可能是最统一的民族。

而在同一时间的西方世界,罗马也在地中海的海岸线上书写着他的传奇,甚至将地中海变成了自己的内海,他们也有着高超的技术,先进的文明知识,但是在公元476年,罗穆卢斯二世被废,虽然在此之后尚有西罗马坚持了一段时间,让罗马帝国的血脉稍作延续,可这个欧洲历史上的庞然大物不可避免的永远化作了历史中的尘埃。从此欧洲与华夏大地走向了完全不同的历史分支。
不过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事实,在整个地球的古代历史上像中国这么庞大且又具有高度统一性的国家民族才是真正的像玄幻小说中的龙傲天,是极其少见且顽强的。在古代,欧洲没有长期统一过,阿拉伯世界没有长期统一过,若这归结于地理因素,那么同样地势较为平坦,且农业生产也并非不堪的印度却也未能长期统一,甚至连日本这个身处狭长岛屿的国家,在明治维新之前也只是各个藩镇大名共同遵奉一个天皇,作为形式上的统一,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

一、地形决定未来
形成如中国这般的"龙傲天"属性的条件,其实也十分苛刻。
首先就是需要地利,与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古代文明形式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水平上,基本上就是拿着几个树藤拼个竹筏来钓鱼,根本没有什么造船能力,中国在秦代已经具备制造能够在近海航行的船只的能力,所以面对大海,当时的中原王朝还暂时感受不到压力。而在中国的南方地区分布着大面积的原始森林以及山地丘陵和喀斯特地貌,西部是地球屋脊和西南亚热带山区,而这些区域均不适合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生产作业,而在古代社会没有农业就意味着没有人口,没有人口那一切就都免谈。
其次西部那高原多山的地形阻隔了西方的进入,也阻隔了与西方接触所可能存在风险。所以说中原王朝在古代只需要面对来自北方游牧民族造成的威胁,而这些游牧民族在南下中原王朝之时需要经过多个天险,中原王朝均可以据险而守,依托有利地势以少敌多。
而游牧民族即使真的以一当百势不可挡,中原王朝也可以退至第二道天然防线——秦岭、淮河一线,再退还可以退至长江以南,凭借长江天堑固守。这天然的地理优势有如神助一般,在抵挡来自北方的威胁时,也能够替中原大地挡一挡西伯利亚的寒流,这种独特的山脉河流纵横的地形,放眼世界确实独此一家。

在山脉与河流纵横之间,黄淮海大平原被层层环绕,成为了古代东亚世界的精华所在,北方游牧的入侵可以凭借此处以极低的代价来应对,百姓可以在此安居乐业从事生产活动,而当任何一个古代政权控制了这一大片平原之后,他就稳稳地成为了东方世界最强大稳定的政权。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欧洲的地形。
欧洲中部的瑞士、奥地利、北意大利地区都是山地,四周均是平原地区,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形决定了在鸟瞰欧洲中部时能够一览无余,在地上就成了易攻难守。其中最大的平原是东欧平原,但早期文明并不能很好的在那里生存发展。而波德平原虽然很平但由于气候原因无法很好的衍生文明,而且并不能算做肥沃的土地。

那么在这么广阔的大地上只剩下西欧平原,但是这片土地上的主人要面对海对面的英国,山南面的西班牙人,东南方向的意大利人,还有较为落后的邻居——位于莱茵河谷地的日耳曼人。如此多的人口聚集在如此小的地区,显然无法供养出一个强大的政权。
此外欧洲的多瑙河流域存在着多个核心地区,如中游的匈牙利地区、下游的保加利亚地区、东南的色雷斯地区、正南的那不勒斯地区等,在历史上这些地方都出现过盛极一时的强大国家。
那么为什么这些国家无法完成统一呢?
原因在于这些地区的地理条件相差太大,进攻英格兰需要跨过海峡,进攻意大利需要内海舰队,进攻德意志需要在山地丛林战斗,进攻伊比利亚地区则要翻山越岭,而进攻波兰则需要面对名噪一时的翼骑兵,征服北欧需要在峡湾间纵横,征服希腊却无法同化他们的文化。古代欧洲没有一个地方能够诞生出这么强大的力量来应对如此多方向的势力。

简单来说在欧洲大家基本上都在聚焦于自己眼下的一亩三分地,偶尔有人可能想要扩张甚至统一,但是在前者的所有人联合起来就能够阻止统一欧洲的脚步,即使是强如鼎盛时期的拜占庭一般,也要同时面对东西两面的劲敌,这就使得其无法集中精力来恢复往日辉煌的罗马帝国。
相比而言,古代中国更像是天之骄子,即使同处于东亚圈子中的其他国家有大一统的想法也无济于事。
另外古代文明都是依托河流而形成的,汉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两河下游之间有大片平原,而且又是东西走向,上游可以便捷的攻略下游地区,并且在同一条河流、同一纬度的影响下,风俗习惯、生产技术都非常相似且容易交流积累经验。
而欧洲因为是中间高四周到底,所以河流是从中间四散而开,这就容易造成在文明形成早期无法相互沟通,彼此割裂,更无法做到如中国古代政权那般组织起有效的对外防御,这也是为什么欧洲无法统一的重要原因。

二、百花齐放不如一枝独秀
此外得益于中国古代发达的政治制度,比如完善于西周的户籍制度,秦在统一后"使黔首自实田,遂系田亩于户籍"(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就是把人口、耕地、税收的关系确定下来,后续朝代便以此为制度蓝本,并日趋完善。
虽然后续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完全贯彻实施,但在古代确实是非常先进的制度,现在我们所实行的人口普查可以说吸收了古代户籍制度的经验。如此先进的制度建设使得我们的文明在东亚地区是远远超脱于其他政权或地区的,这也使得古人对自身的认知是"老子天下第一"而其他地区均是未曾开化的蛮夷之地,而当中原建立起了统一稳定的政权后,那么这个政权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唯一的文明国家。

而欧洲的情况正好相反,当野蛮人尚在欧洲大陆广泛分布时,南边的邻居埃及和东面的邻居两河流域早已出现了能够与希腊这个欧洲文明中心相媲美甚至有所超越的文明出现,所有的欧洲文明都是听着薛西斯爷爷的故事长大的。甚至于在罗马帝国最为鼎盛时期,其东边的帕提亚和萨珊波斯也有实力和底气与其互有往来,一较高下。
这就使得当时的欧洲没有人认为自己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文明,进而使得他们根本无心进行一场他们认为没有必要的统一行动。当索尔兹伯里伯爵率军撤离加斯科涅之后,没有英国人认为再度进攻法国存在任何的合理性;当罗马人撤离西西里的时候所有人都认为处理帝国东方的威胁更迫在眉睫。

而在中原情况又正好相反,异族之王苻坚在刚刚稳定北方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南下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即使是在南北朝这样中国最为混乱的时期,各个政权的统治者受到传统儒家文化"家天下"的影响都会尝试至少是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去争取大一统。
三、什么好都不如生得好
文明的起源,也就是我们的出生点,也是统一的关键要素之一。
中原文明来自于西北,在关中地区逐渐发展并崛起,以关中为中心西有汉中盆地,东有河东、洛阳盆地,南有南阳盆地,以关中而统天下,不仅易守难攻,且多个平原相连极其适合农业生产,于是便有了得关中者得天下的传说。

考虑到当时的气候因素,由于当时文明正在起步阶段,南方长江太热,东北大平原在当时又太冷(由于气候变迁),因此这两处地方均不在考虑之中。即使是现在十分重要的山东半岛和河北地区,由于当时海平面较高,使得土地盐碱化严重,再加上紧靠黄河,容易受到黄河泛滥的影响,也不是文明出生的首选,所以说关中+山西+河南在那个时代等于无敌。
以此为基础,文明经过上述四个地区的积淀发展,进而不断向外扩张,汉中可以直通四川,河东可以通向山西,洛阳可以进取整个华北,南阳可以下而取得湖广,进而完成了华夏文明的大致版图,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说基本没有风险。战国末期的秦国就完美复制了这一过程,缔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相对于欧洲就不那么简单。埃及和两河流域的文明向西首先遇到的就是希腊,希腊多山,地形复杂,城邦林立,哪怕是希腊人自己向外进行殖民,诸如西西里岛、那不勒斯等地区,还是以山地地形为主,无法展开,因此这样的欧洲就无法进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政权形式,也没有广大的土地和人口来作为维持统一的条件。

之后以城邦起家的罗马帝国,在其核心民族和人口缺乏的同时,无论在宗教、文化还是农业科技上,对于希腊、埃及、叙利亚等地区均不能形成完全的压制,这就使得其统一进程无法进行下去。当罗马帝国无法再现昔日的辉煌时,其东方的诸侯立刻树倒猢狲散,纷纷独善其身。
蛮族的体量虽然不如罗马帝国强大,但是在帝国的局部地区也算规模可观,自然也不会被罗马人的东西所完全同化,这就是为什么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只有在拜占庭和威尼斯还能看到罗马的身影,而除此之外的其他地区都纷纷衍生出了自己的特点,造成文化割裂,西罗马帝国就此完全消逝。
而在中原我们刚刚说的一切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由于气候和地理要素,从关中出生的华夏族在控制了周围的几片谷地之后,其人口和国力已经在东亚无敌,即使像六国合纵一般进行抵抗,但也基本是徒劳无功,中原人可以花费千年的时间,在比较平稳的环境下融合周边的各个部族,游牧民族在西周虽然也多次进犯各个诸侯国,但是中原腹地基本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而且游牧民族本身内部就极为的依赖首领的威望且很不稳定,对中原地区很难形成长时间的压制。
而以上几个有利要素结合起来又使得每次改朝换代无论上位的人来自哪里,都必须接受中原大地上的几乎所有规则,这也使得之前历代大一统王朝的经验和积累得以传承。

四、欧洲能否再现辉煌?
但是这不等于中原文明完全优于西方,希腊、意大利这些地区一样把城邦民主制做到了一个极致,多个城邦在历史书上写了自己的辉煌篇章,不过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近代民族国家出现之后,情况出现了变化。
当法国人有效的动员每个镇上的青年组成一支大军的时候,无论意大利的城邦多么的勇敢、机智都没法改变意大利的财富属于法国的命运,在法国、英国率先完成工业化的时候,他们无敌于天下,指哪打哪,但是等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也完成了工业化,并且凭借其超大的体量带来了欧洲人无法想象的工业实力的时候,欧洲人开始寻找全新的方式维持自己的地位。
欧共体可以说是载入史册的伟大尝试,但是如果你让经历过四次十字军东征的希腊人信任背叛上帝的意大利人?让付出了几乎整整一代年轻男性的法兰西去信任德意志?让与西班牙斗争了八十年的荷兰去信任西班牙人?让爱尔兰人信任曾经逼迫百万同胞被迫远走重洋的英国人?

平时或许可以,但是在关键的时刻绝对不可能,如今疫情之下欧洲各国相互截留防疫物资就是如今的证据。
欧洲没有曾经的团结(统一),以后也无法真正的团结(统一),因为各国在危机发生时,眼里只有利益,就像疫情来临时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所说的那样——欧洲团结是不存在的,它只是个美丽童话。

欧洲和中国的面积差不多,为何没能实现统一呢?

6. 欧洲和中国面积差不多,为啥不能成为统一的国家?

众所周知,欧洲没有大国,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在四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唯一比较拿得出手的俄罗斯,其国土面积大部分是在亚洲。相较而言,咱们国家的面积和欧洲差不多,却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在历史上,欧洲同样是长期小国林立,割据分裂是常态,而中国则是以统一为常态。


历史上中国和欧洲领土格局之所以大相径庭,很大程度上源于地理差异。
首先从整体的地缘格局来看,咱们中国所处的东亚,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是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环境。
首先向西发展是最容易发生民族文化交流碰撞的方向,但是中亚地区的戈壁、高原,成为了东西方交流最为天然的阻隔,双方很难进行一个全力的碰撞。大家最多就是在西域这块地盘上,掰掰手腕,争夺一下丝绸之路的控制权。至于文化的辐射,民族的征服这些常用的统治手段,则是鞭长莫及,根本用不上。


至于南北两面,虽然没有海拔四千米的高山峻岭,也没有杳无人烟的沙漠戈壁。但是却有着气候差异所导致的环境阻隔。比如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瘴气密布的山地丛林,一个高寒,一个酷暑,交通不便,生存环境恶劣,想要绕过去,那都得付出极大的代价。至于东面,则是浩瀚无际的太平洋,更加的封闭。
总之,这种地理上的天然阻隔,在限制东亚文化扩张的同时,也阻断了外来民族入侵的道路。
而欧洲则不一样,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口子。维京人可以从北边来,阿拉伯人可以从东边来,北非人可以从地中海来。虽然欧洲有很多山脉,但却没有一座可以称之为绝对安全的屏障。比如当年迦太基人与罗马人交战时,名将汉尼拔就带着人和战象翻越了阿尔卑斯山脉。这要搁在中国绝对是无法想象的。


不信的话,现在弄个大象翻越喜马拉雅或从中缅边境走雨林试试?就怕走到一半,人和大象全累死了。
天然开放的地理格局,使得欧洲时常会遭到外来族群的肆虐,使其无法建立一个长久且影响深远的文明。比如雅利安人的入侵,希腊文明没了;日耳曼人的肆虐,罗马文明断了,匈奴人和蒙古人的上帝之鞭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欧洲统一的进程。
这是在对外角度上,中国与欧洲的地理差异。而对内,两者之间依然差别明显。


首先中国地理核心区域明显,大致就是从中原地区辐射开来,逐渐的扩大。那么大家的目标也很一致,那就是逐鹿中原。而占据了核心区域的势力,往往会凭借这里的人口和地利优势,形成对其他势力的碾压,最终征服周边势力,实现统一。纵观中国历史上的那些分裂时期,比如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差不多就是这样一个套路。
而欧洲的地形较为分散而且平均,意大利、巴尔干半岛、西班牙,西欧平原,甚至于北欧等等地方,都有着发展出强大势力的资本、亚平宁山脉这些山脉的天然割裂,使得各自地区的交流和发展存在一定的封闭性,进而导致小国林立这样一个局面。
在这种环境下,即使统一了欧洲,也无法实现民众的认可。比如法国征服了意大利,那么意大利人依然不会认为自己是法国人。像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法兰克帝国甚至于拿破仑帝国都曾实现过统一,但终究要走向分裂。


所以,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地理差异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双方的一个发展进程和方向。
不过话说回来,单纯的地理决定论也是不靠谱的,影响两地历史发展的因素还有很多,甚至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比如说制度,长期以来欧洲就是采取的传统封建制,封土建邦,这导致的政权体系,不是全然的自上而下,而是一种联盟式的关系。这使得即使有强者实现了统一,那么也无法将这个统一维持的太久。因为这些封建领主首先关心的是自家封地,然后才是君主政令。
而中国自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统一就是主旋律,而且分封制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郡县制这种统一规划领导的行政制度,这样使得政权的统治变得长久而且有效。说起来真应该感谢秦始皇、刘邦、杨坚、赵匡胤这些人。因为是他们一次又一次的统一,用结果告诉了老百姓,统一比分裂好。


生在一个统一的治世,老百姓的日子或许也不会过得很好。但若生在乱世,那肯定不会过得好。所谓乱世人命如草芥,这可不是文人随便一说的。而受此影响,一个观念也深深的扎在大部分中国人的心里——谁能统一天下,谁就是大英雄。搞分裂的人,注定要被钉在耻辱柱上。如此一来,统一自然就成了主旋律!
再比如说文化,中国在秦朝就已经建立起了民族认同感,到汉朝更是深入人心,大家从文化认同上没有隔阂。而且汉文化有着强大的同化能力,可以使得中原王朝在灭亡或者分裂之后,依然能够保持文化认同上的统一。
相较而言,欧洲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文化认知,即使有个罗马帝国这样的好时代,但在其灭亡之后,文明也就随之断绝了。


最后还不得不提到英国,自从被法国赶出欧洲之后,英国就化身欧洲搅屎棍,推行大陆均势政策,不让欧洲出现大统一的强国。只要有这个苗头,他们就会使劲儿将其瓦解。路易十四、哈布斯堡王朝、拿破仑帝国,都是被英国给搅黄的。反观中国历史上,好像还没有这样的幕后黑手。

7. 欧洲羡慕中国的统一吗 为什么和欧洲面积差不多大的

首先,历史上中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保持统一,而是经历了多次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又分又合的过程。比如经历了春秋战国的纷争,走向秦汉的统一;走过了三国两晋南北朝,走向隋唐的统一;五代十国后才有宋元明清。中国和欧洲的区别是中国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而欧洲是分分分分,分分分分。之所以有这样的差别,可以考虑以下因素:
一、中国“连横”,欧洲“合纵”。合纵连横是战国纵横家的提法,连横是强国联手消灭弱国,合纵是弱国联手对抗强国。中国历史上总是连横占上风,即一个强国出现后,联合其他国家吃掉更弱的国家,最后实现统一。秦国就是利用这一策略远交近攻,最终统一中国。而欧洲合纵占上风,也就是欧洲传统的均衡政策,即当出现一个强权国家后,其他国家会自发形成联盟对抗它,比如拿破仑称霸后,其他国家组成反法联盟对抗它;德国强大后,英法俄缔约制衡它;苏联强大后,西欧联合美国组成了北约,这样一来没有哪个欧洲国家能把其他国家全部消灭。
二、中国重农,欧洲重商。中国传统文化是重农抑商,重视农业的国家土地当然成了最最宝贵的财产,开疆扩土、占有土地就成了中国统治者最重要的任务,直到实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大一统。而欧洲国家长期施行重商主义。重视商品贸易的国家目标是获得财富,即使发生战争也不以灭掉对方的国家、获得对方的土地为目的。
三、中国“形聚”,欧洲“形散”。中国和欧洲虽然面积差不多大,但地形构造完全不同。中国是一块完整的大陆,而且以中原为中心,东有汪洋大海、南有五岭江河、西有高原雪山、北有大漠戈壁,形成四周向中间聚集的碗底的独立的文明文化圈。而欧洲地形支离破碎、海洋、海湾、半岛、岛屿错综复杂,中心位置是阿尔卑斯山脉,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呈扩散状,无法形成完整的版图。
四、中国逐鹿中原,欧洲走向深蓝。由于传统文化以及地形的影响,中国的大小政权都把逐鹿中原,一统华夏,建立霸业让四方蛮夷臣服来贺当做最大功绩。而欧洲各国却更有海洋意识,为了寻找更多的商业机会和财富,纷纷把目光瞄准广阔的海洋,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世界那么大!有美洲、非洲、澳洲、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他们去看看、去抢枪、去瓜分瓜分;见过大世面的他们也就不会在欧洲这一亩三分地上斗得你死我活了,即使打世界大战,也只是把对方打到投降就算了,并没有乘胜让对方亡国。

欧洲羡慕中国的统一吗 为什么和欧洲面积差不多大的

8. 为什么欧洲面积跟中国差不多大,却从没出现过大一统的局面?

【1】从历史上来讲古代时期西欧没有中国这么富裕。中国得益于季风气候,夏季气温高降水充足,利于农作物生长;西欧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并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结果中国生产力大大高于西方,中国人口也比西方稠密,这些优势使中国更好的维持帝国的官僚机构,更有利地维持帝国的统一。这些因素正是欧洲所缺的。

【2】西方缺乏与中国媲美的文字系统,也没有中国的选官制度。这种文字系统提供了文化上持久的统一性,而选官制度是中国的行政提高了效率增强了稳定性。而这些又是古代欧洲所缺的。

【3】从经济上讲,欧洲封建主势力很大并且拥有武装,有些实力甚至超过国王,这给统一造成很大阻力。而中国封建地主则少有武装。

【4】欧洲的教会势力过大,国王在教会之下。这消弱了君主的实力。而在中国宗教是为世俗政权服务的。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