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乃彦的人物简介

2024-05-18 12:54

1. 王乃彦的人物简介

王乃彦教授多年来从事英语、国际贸易函电专业课程教学工作,担任市级精品课外贸英语函电课程负责人,具有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长期担任全国外经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受聘为全球教育者组织核心成员、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客座教授、香港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理事、天津市国际贸易学会副会长,担任天津市教委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天津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专家组成员;天津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天津市河西区政协委员;天津市河西区人大代表。

王乃彦的人物简介

2. 王乃彦的人物简介

王乃彦,核物理学家,1935年11月21日生于福建福州。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中国核学会理事长,核工业研究生部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与同事们建立了我国第一台在原子反应堆上的中子飞行时间谱仪,测得第一批中子核数据。在国际上对Yb和Tb同位素的中子共振结构的研究做出了贡献。建立和领导开展了核武器试验中物理测试的许多课题,为核武器的设计、试验、改进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在我国开辟并发展了粒子束惯性约束聚变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同时创建了相应的研究室。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3. 王乃彦的人物观点

浮躁指的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是科学的大敌,但这种态度却恰恰是当前国内学术界的一个普遍态度。王乃彦谈到,他知道有很多科研人员(不仅仅是年轻人,而从上到下),主要的工作就是申报项目,一个项目申报下来,成千上百万的经费可能换来的成果就是几篇论文,“评价一个科研人员的水平高低,主要就是看两个标准,一个是他手头有几个项目,一个是他每年发表多少篇论文。这还造成了一种现象,就是有的论文光署名就是几十个,但内容却并没有什么新意。”对于这种现状,王乃彦认为要从两方面去看。首先是当前对科研人员的评价体系,“我们应该从一个正确的方向来引导科研人员,而不是单纯以每年发表多少篇论文,用数量来衡量他们。当前我们缺的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研究,而是高质量的、有难度的攻坚战。”王乃彦接着表示,这就需要给科研人员一个宽松的环境,要让他们能安下心来研究问题,而不是成天为经费、为职称花费心思。另一方面就是自身素质的培养,在王乃彦看来,科研工作者也有一个人生观、世界观改造的过程。不图名利、不图地位,能自觉抵制外部诱惑地埋头搞科研,这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如今国家给予科研人员的待遇已经不错了,虽然不是说多么富有,但生活是有保障的。“想想国内这些重大成果,大部分是一些老科研工作者出的成果。如今的年轻人,在生活待遇上要肯定超过我们这些老人,为什么不出成果呢?也许就是因为态度吧。”王乃彦有些无奈地说。

王乃彦的人物观点

4. 王乃彦的个人成就

王乃彦领导和参加了核武器试验中极其重要的11种近区物理测试项目,对探测器系统的响应函数、测试数据的解卷积的复原处理等重要问题做了创造性研究,促进了我国核武器设计和测试技术的不断改进。对惯性约束核聚变领域的物理和技术问题做了系统研究,在高功率脉冲技术、束流物理和束靶相互作用诸方面取得在国内具有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在电子束泵浦氟化氪准分子激光的研究中,激光输出能量达106焦耳,能量抽取效率达国际水平。同时在大面积非箍缩型电子束泵浦技术、大孔径氟化氪激光振荡器、强流束流物理和高功率脉冲技术等方面建立了巩固的基础。 他一天无法睡够8小时,有人将他称为“永不停歇的发动机”,王老乐于接受这个称号,但是,当别人给他的“原子弹之父”的称呼,他非常严肃地指正说,绝对不能这么说,一颗原子弹的成功引爆,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共同成果。1959年,前苏联成立了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王乃彦得以到苏联呆了6年,完成了多项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工作。他说,后来,中国方面找到他的室主任,问王乃彦在苏联期间工作表现怎么样?对方专家竖起大拇指回答说,“回国后,你们就知道他的能力怎么样了。”1979年年底,王乃彦调回原子能研究所。第二年年初,日本大阪大学的核物理学家称他们测量出电子束在物质里的能量沉积由于存在双流不稳定性而增加了100倍。这个结论在国际物理学界引起了轰动。王乃彦说,通俗地说,一旦确实如此,也就意味着,用电子束聚变的方法,几毫克的氘、氚就能等同于两百多吨TNT炸药的爆炸能量,而氘和氚可以轻易从海水中获得。1983年起,王乃彦开始用自己的实验方法进行测试,当时还有很多国家也在做类似测试。他多次实验证明,日本专家所称的有100倍是不对的,只有3~5倍。这一研究结果和美国国立圣地亚实验室的结果相符合。中、美的实验结果证明了电子束聚变是没有前途的,完全否定了日本大阪大学的结论。原苏联专家来现场察看时,很惊讶地说,“很难想象你们在这样的设备和条件下测试出了这样好的实验结果。我们的设备比你们好得多,也没有测出这样好的结果。”

5. 王乃彦的介绍

王乃彦,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福州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核学会理事长,核工业研究生部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参加建立了我国第一台在原子反应堆上的中子飞行时间谱仪,测得第一批中子核数据。在对Yb和Tb同位素的中子共振结构的研究做出了贡献。为核武器的设计、试验、改进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在我国开辟并发展了粒子束惯性约束聚变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

王乃彦的介绍

6. 王乃彦的主要经历

1949年,全国解放时,王乃彦正上高中,那是一个少年开始确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时候。他在参加土改运动中所受到的教益,一直延续到2000年前后担任泛太平洋地区核理事会理事长时。1952年,他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那一年正是全国院系调整,全国最好的物理教授合并至北大,是他享受到最好的师资教育。1955年中共中央决定发展原子事业时。王乃彦又成为中国核科学首届毕业生。从此他的科学之路就与我国的核武器研制,核科学事业的发展交织或重叠在一起。1955年,大学三年级。分专业的时候,本来要学无线电电子学的王乃彦被分配学习原子能专业,当时叫北大六组,代号546。大背景是1955年国家作出了建立和发展中国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从此,中国开始了核工业建设和核武器研制的秘密历程。让一批大学生改学核科学与核工程专业,充实核工业研究力量。王乃彦就成为其中最早的一名。1956年大学毕业后,王先生被分配到原子能研究所的钱三强小组,钱三强先生是他的组长,做中子能谱学研究。

7. 王乃彦的获得荣誉

1993年学校在天津市外经贸系统率先实行内部机制改革,同年学校被市政府命名为市级重点中专学校。1996年以来学校连续几年被天津市教委评为“普通中专学校教育改革先进单位”,1998年带领全校进行大胆开拓,率选提出“国有民办”改制申请,1998年7月学校被市教委定为“国有民办”改制试点学校,在全国中专系统开了先河,1998年学校被市外经贸委评为“十佳文明单位”。他个人分别于1995年和1998年被天津市教委评为“天津市优秀教师”,1998年被天津市总工会评为“九五”立功先进俱,外经贸委、外经贸工委先进工作者,1999年被市教委评为市中专“十佳校长”。从教30多年,在外贸英语和市场营销学学科有一定造诣,论著颇丰,任《出口销售案例》、《外贸实务与函电》、《外经贸英语函电》修订版的主编,同时参编《现代市场营销大全》、《外向型企业实用业务知识》、《国际贸易实务运作技巧》等等。由于他突出的业绩,1998年被全球教育工作者组织吸收为核心组成员之一,被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聘为客座教授。

王乃彦的获得荣誉

8. 王乃彦的家庭背景

王乃彦他的祖父去世很早,父亲能由中国当时最高的测量学堂毕业,全靠姑姑做衣服纳鞋底的收入。父亲在生活上克勤克俭,在子女的读书上却决不吝惜。王乃彦兄妹四个,他排行老三。哥哥上大学后,姐姐也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这样一来使本不富裕的家境更加捉襟见肘。一天深夜,父母亲的谈话让还没睡着的王乃彦听到了:父亲说,我手边还有一点钱,用它给孩子当学费吧。这差不多是这个六口之家的家底了。他还记得那时国民党垮台后,父亲失业,他们家上午和晚上都是稀饭,家里人要分着吃一点点主食。解放后,父亲成为福建农学院的教授,哥哥也大学毕业。最重要的是待王乃彦上大学时一切费用都由国家负担了。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