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敏感期及特点

2024-05-16 02:12

1. 幼儿的敏感期及特点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那么, 幼儿的敏感期及特点有哪些? 
  幼儿的敏感期及特点    捕捉儿童敏感期
    敏感期直接关系着儿童的成长健康。当敏感期在需求方面无法得到发展或者受到阻碍,就会让孩子丧失学习的最佳机会,如果日后再想学习,就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何运用敏感力让孩子更完美的成长呢?下面专家来给您几点意见,希望父母能及时的把握孩子的敏感期。
    尊重个体: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学习者。他们会循着自然的成长法则,不断使己成长为「更有能力」的个体,这是父母首要改变的观念。
    细心观察:每个孩子的敏感期出现时间并不相同,因此成人必须以客观的态度,细心观察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别特质。
    丰富学习:当成人观察到孩子的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孩子准备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
    鼓励孩子:当孩子获得了尊重与信赖后,就会在环境中自由探索、尝试。
    适时协助:当孩子热中于有兴趣的事物时,大人「应放手让孩子自已做」,避免干预。不过,并非要丢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适时予以协助、指导。
    培育心灵:幼儿敏感期(经历敏感期的小孩,其无助身体正受到一种神圣命令的指挥,其小小心灵也受到鼓舞。)敏感期不仅是幼儿学习的关键期。也影响其心灵、人格的发展。因此,成人应尊重自然赋予儿童的行为与动作,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以免错失一生仅有一次的特别生命力。
    由此可见捕捉儿童敏感期尤为重要,敏感期是父母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一旦错失,就不能“亡羊补牢”。当孩子用手,用感官去感受这个世界的时候,爸爸妈妈一定要全力投入,帮助宝宝健健康康的成长。
  1岁宝宝的教育    对宝宝进行挫折教育
    学走路摔几跤是难免的事情,没有摔跤的体验算不上成功;
    家长不能一味地搀扶宝宝,而应该着力消除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
    宝宝摔跟头是难得的挫折教育,不仅能够锻炼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技能,对意志和自立精神的培养也益处颇多。
    和宝宝玩寻找游戏
    现在宝宝能通过接触、摇晃、品尝和观察来记住物体;
    如有物体突然从视线中消失,他会开始积极地寻找;
    如果宝宝能执着地寻找被藏起来的东西,说明他对已见过而现在不在眼前的东西有了记忆;
    现在就可以喝宝宝玩寻找游戏,比如躲猫猫、找玩具等。
    让宝宝试着自己穿衣
    现在宝宝对别人的帮助很不满意,有时还大哭不闹以示反抗;
    他要试着自己穿衣服,拿起袜子知道往脚上穿,拿起手表往自己手上戴,给他个香蕉他也要拿着自己剥皮;
    这些都说明孩子的独立意识在增强。
    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关系孩子未来思想品德的关键因素,因此,家长们应该加强对孩子教育的投入,一岁四个月宝宝早教问题是值得家长们去坐的,只有让宝宝在具有自我意识之前给他灌输正确的思想才能对宝宝的未来起到指导作用。
    精彩推荐:  
                            小孩发烧怎么办  水痘的症状和治疗  上呼吸道感染    怎样才能长高  牙齿黄怎么办  宝宝发烧惊厥的症状    引起宝宝发烧的原因有哪些  宝宝吃的奶酪怎么做   宝宝消化不良吃健脾散好吗

幼儿的敏感期及特点

2. 幼儿敏感期

  育儿专家小巫


  在我经常探访的一家育儿网站上,一位母亲自称“一个伤心的妈妈”,向大家诉说她的困惑。她给三岁的女儿总结了两项“缺点”——内向、胆小。具体事例如下:

  其一,某天晚上她带着女儿在饭馆吃饭,饭后要求女儿去收银台交钱,女儿不愿意去,妈妈“做了很久的思想工作”,女儿就是不肯。母女僵持了20多分钟,最终还是妈妈自己交了款。这件事情让妈妈“很伤心”,因为她在女儿身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得到的结果却是女儿“连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

  其二,只要上街,女儿就必须牵妈妈的手,少牵一会儿都不行。给妈妈的感觉是“她非常没有安全感。” 为了女儿,母亲辞职回家做了全职妈妈。“平时对她小心呵护的,就怕她没安全感。我有一个朋友,对孩子远远没我有耐心,可她的孩子上街都自己甩开腿跑,她还比我宝宝小1岁。”写到这里,这位母亲不由得悲叹——“这么胆小的宝宝,我该怎么办啊?”

  三岁的孩子不愿意独自去收银台交款是很正常的,成年人眼里的小事一桩,在幼儿眼里却是天大的挑战。如果父母希望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可以每次付款时领着孩子去收银台,先给孩子做示范,再找机会鼓励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主动交款,而不是一下子就把孩子推到陌生人面前独立完成一项任务。

  三岁的孩子上街喜欢牵着妈妈的手也是很正常的,甚至值得表扬,说明这个孩子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三岁幼儿还不能够应对四周繁杂的环境、必须依靠父母保障人身安全。那个朋友的两岁幼儿在街上乱跑,其实很危险。

  由此看来,这位母亲的伤心显得有些小题大做。细细问一问,原来是孩子的爸爸比较内向,这是妈妈对丈夫最大的不满意,爸爸也不喜欢自己的内向性格,因此夫妻双方都非常期望女儿性子开朗大方。谁知遗传基因并不以家长的意志为转移,孩子还是像爸爸,内向、拘束、腼腆。妈妈不愿意接受丈夫的性格,转而试图塑造女儿,甚至问“大人我改变不了,孩子我难道也得无条件地包容吗?”

  让我们想一想这个孩子的处境:妈妈对自己不满意,爸爸也对自己不满意。不满意什么呢?自己天生的、遗传的性格,是自己无法改变的——起码在三岁这个年纪是没有能力改变的。孩子会有怎样的感受?她会多么地自卑啊!每天生活在父母对自己不满的紧张气氛和压迫感中,她还能够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吗?但愿她永远不知道妈妈说过——“说实话,如果孩子长大后真的不是一个大方开朗的孩子,我会失望,虽然我是那么的爱她。”这种不现实的期待和失望足以摧毁一个孩子。

  不知从何时起,在某些父母眼中,内向变成了一种缺点。人本来就有各种各样的性格,世界才丰富多彩,人际结构才稳定平和。内向的人自有沉静、安稳、含蓄的优势,外向的人则可能由于浮躁、张扬而遭受挫折。但是一些家长不能够辩证地看待性格差异,急着把内向型格的弱势与外向型格的强势相比,害怕自己内向的孩子会在竞争中“吃亏”。

  这属于典型的父母内心中的恐惧在作怪。作为家长,如果你有藏而不露的内心恐惧,你的孩子肯定会受到影响。小孩子尚不能够探测出你到底害怕什么,但是他们能够准确地察觉到你什么时候不高兴了、烦躁了,你的呼吸急促了,你的脸色难看了。当你发怒和焦虑的时候,就是你深埋心底的恐惧趁机在兴风作浪。

  这些恐惧是些什么东西呢?就是那些我们不愿意承认、不愿意面对的自身缺憾,家人(尤其是配偶)身上令我们感到不满、厌烦却又无能为力的缺点,以及生活中的挫折经历给我们留下的屈辱和遗憾,还有面对未知和未来所产生的焦虑和担忧。心理学大师荣格将这些统称为我们内心的“阴影”,在我们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荣格说,“所有的潜意识都会得到投射。”我们会把内心的阴影投射到周围的人身上,就像把一个影像投射到一只屏幕上一样。

  对于父母来说,孩子是理想的屏幕。我们不愿意挑战自己内心的阴影,但是却渴望迎头痛击投射到我们身外的缺陷,因为这样做比较安全。把自己想抛弃的东西投射到孩子身上之后,父母便开始向那些阴影宣战。他们对自己不满,却没有勇气面对;他们对配偶不满、企图改变对方,但是没有成功;他们在生活中受了委屈,却无力反抗;于是不知不觉中把孩子当作敌人,力求取得胜利。

  这是一场两败俱伤的战争。受伤最严重的,恰恰是无辜的孩子,而且这种伤痛往往伴随他们一辈子。

  有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追求完美的人很难快乐。”理智、成熟的人能够冷静地接受现实、积极地寻找平衡,对人生不求全责备。然而,一些家长却难以接受自己孩子的个性,总希望孩子完美无缺。事实上,那些看着孩子不顺眼的父母,往往对自己的评价就很低。他们真正不能容忍的,还是自己(或者配偶)身上的“毛病”;他们力图修正的,是自己某些不堪回首的经历;他们竭力要在孩子身上弥补和实现的,是自己未竟的心愿。

  其实,通过努力,这些父母能够改变自己的处境和现状。但是改变自己太痛苦了,人们本能地回避这一条路,而更希望在孩子身上塑造一个“改良”的、“完美”的自我,往往还冠冕堂皇地打着“严格要求、为了孩子好”的旗号。孩子是无辜的,也是无助的,他无法反抗父母,只有折磨自己,以图取悦父母。不幸的是,对自己不满意的人,也很难对孩子满意。孩子生活在批评、指责、自我否定之中,在父母制定的难以企及的高标准面前,感到自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他还怎么能够成长呢?

  孩子最需要我们给予他们什么呢?100%的、无条件的接纳。接纳、尊重他们的个性以及他们自身成长发展的轨道。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精神食粮,是他们自信心和安全感的来源,是他们学习和成长的动力,是奠定一生幸福的坚实地基。

  大部分幼儿的一些表现——扔东西、抢玩具、淘气贪玩、认生害羞、哭闹耍赖、反抗父母,等等,是这个年龄段正常的状态,只需父母宽厚的包容、耐心的引导,孩子会慢慢懂得道理,并且在“错误”中成熟成长。但是很多父母面对孩子的一些不如意表现如临大敌、拼命纠正,担心“这样下去,将来怎么得了…”甚至由于害怕丢面子、被人当作无能失败的家长,而不惜牺牲孩子的自尊。父母最好先面对自己内心的恐惧,寻找这种不安全感的来源,再审视所惧怕的后果是否就是孩子的必然现实。人的性格会随着生活经历的丰富而产生变化,经常有妈妈感叹“成为母亲改变了我的一生!”更何况一个三岁的孩子?因为孩子的一次行为而过分担忧她的未来、甚至给她贴上性格标签,是不是显得有些荒唐?

  下一次孩子的某些行为或特点让你不满意、担忧焦虑、下不来台以至勃然大怒时,先别急着对孩子发泄,而是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

  你是对谁不满意呢?你为什么这么焦虑这么担心呢?尤其当你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大的精力和心血,却没有得到期望中的收效,想一想这些期望是否现实?是孩子能够达到的要求吗?符合幼儿成长的规律吗?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吗?是孩子使你失望了还是你自己造成了失望?

  多问自己几个问题,答案就在你手中。,你可以看看这效果

3. 什么是幼儿敏感期?

所谓的幼儿敏感期就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在一段时间内对某些事物感兴趣而拒绝接受其他事物。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如果家长在敏感期时给孩子提供有效的帮助,会收到最佳的效果。
  
 那么,幼儿阶段是众多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也会出现很多敏感期,这些都是需要我们父母去细心的观察和发现,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帮助,那将会事半功倍。幼儿阶段能力发展的敏感时期,蒙台梭利认为幼儿阶段有九种敏感期:
  
 
  
     
  一、语言敏感期(0-6岁):从开始对话语产生反应,再到注视大人说话时的口型,最后到自己开始牙牙学语,幼儿对语言的敏感期是毋庸置疑的,如果引导适当,孩子在几年之内就能掌握大部分的母语。 
  
  二、  秩序敏感期(2-4岁):  通常表现对生活习惯、顺序、自己的东西等敏感。 
  
  三、  感官敏感期(0-6岁):  孩子的各种感觉在妈妈的肚子里就有所发展,在幼儿时期,这种发展就更加敏感了,有些教具的设计和开发就是专门针对孩子感官能力发展的。 
  
 四、 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大人和孩子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有时候小孩子的观察力比大人们的更加细致,从而能发现不易被发现的精彩之处。
  
 
  
     
  五、  动作敏感期(0-6岁):  从一个小生命开始形成到出生到慢慢长大,他们的动作也慢慢变得精细,复制,0-6岁的孩子经历了躺、坐、站、滚、爬、走、握等一系列的发展变化,对动作相当敏感。 
  
 六、  社会 规范敏感期(2.5-6岁): 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在家待不住,他们总是吵着嚷着要出去玩,跟一大群小伙伴玩,这时家长就要开始慢慢给孩子灌输有关 社会 规范的知识了,培养孩子一些礼节,使他们能在与别人的交往中应对自如。
  
  七、  书写敏感期(3.5-4.5岁):  识字、写字常常被家长们看作是孩子有没有长大的一个标志,当家长们在一起聊天时,也常常会提到孩子的这些能力。 
  
 八、 阅读敏感期(4.5-5.5岁): 随着人们对孩子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商家也抓住了机会出了很多幼儿读物,如绘本,这些绘本可以陪着孩子一起度过阅读的敏感期。
  
 
  
     
  九、  文化敏感期(6-9岁):  通俗的说,就是对文化知识的敏感期,如果家长引导得好,可以激发孩子强烈的学习欲求,为以后的学习提供有力的动机。 
  
 敏感期是幼儿本身发展的反应,不仅对幼儿能力的发展有重要作用,还会影响到其性格,品质的形成,在这个时期,家长的尊重、鼓励、支持、信任等对孩子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什么是幼儿敏感期?

4. 宝宝的敏感期都有哪些表现?


5. 幼儿敏感期有哪些阶段

1、语言敏感期(0~6岁)

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哑哑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因此,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说话、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2、书写敏感期(3.5~4.5岁)、阅读敏感期(4.5~5.5岁)

孩子的书写能力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动作等敏感期内,得到了充分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就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充满书香的居家环境,使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3、秩序敏感期(0~3岁)

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如果成人没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4、感官敏感期(0~6岁)

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3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围事物;3~6岁则更能具体地透过感官分析、判断环境里的事物。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围事物。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是不具有危险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5、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围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因此,如果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正是培养孩子细心、认真的好时机。

6、动作敏感期(大肌肉1~2岁小肌肉1.5~3岁)

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开发。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小肌肉的练习也同时进行,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的训练。不仅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7、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


两岁半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兴趣。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仪,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8、文化敏感期(6~9岁)

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起于3岁;而到了6~9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奥秘的强烈需求。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成人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展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

幼儿敏感期有哪些阶段

6. 幼儿敏感期的分类

根据蒙特梭利对婴幼儿敏感期的观察与研究,可以归纳出下列九种:  范围:0至6岁。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牙牙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工程,但幼儿能容易的学会母语,正因为幼儿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两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时,应带孩子至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因此,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说话、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後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范围:2至4岁。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蒙特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感力。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蒙特梭利认为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范围:0至6岁。孩子从出生起,就会藉著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三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遭事物。三一六岁则更能具体的透过感官分析、判断环境里的事物。因此蒙特梭利设计了许多感官教具,比如。听觉筒、触觉板等,以敏锐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自己产生智慧。您也可以在家中准备多样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遭事物。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是不具危检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至4岁)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遭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因此,如果您的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您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正是您培养孩子具有钜细靡遗、综理密微习性的好时机。 蒙特稄利形容「经历敏感期的小孩,其无助身体正受到一种神圣命令的指挥,其小小心灵也受到鼓舞。」敏感期不仅是幼儿学习的关键期。也影响其心灵、人格的发展。因此,成人应尊重自然赋予儿童的行为与动作,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以免错失一生仅有一次的特别生命力。

7. 孩子的敏感期都有哪些?

光感的敏感期 0-3个月;味觉发育的敏感期 4-7个月;口腔的敏感期 4-12个月;手臂发育的敏感期 6-12个月;大肌肉发育的敏感期1~2岁小肌肉1.5~3岁;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 1.5~4岁;语言敏感期 1.5岁-2.5岁;自我意识的敏感期 1岁6个月-3岁;社会规范敏感期 2岁半-4岁;空间的敏感期 3-4岁特点:喜欢垒高高、三维、钻箱子等。
色彩敏感期 3-4岁;逻辑思维敏感期 3-4岁;剪、贴、涂等等动手敏感期 3-4岁;藏、占有敏感期 3-4岁;执拗的敏感期 3岁-4岁;追求完美的敏感期 3.5岁-4.5岁;诅咒的敏感期 3岁-5岁;打听出生敏感期 4-5岁;人际关系敏感期 4.5岁-6岁;婚姻敏感期 4岁-5岁。
审美敏感期 5岁-7岁;身份确认敏感期 4岁-5岁;性别敏感期 4岁-5岁;数学概念敏感期 4.5岁-7岁;认字敏感期 5岁-7岁;绘画和音乐敏感期 4岁-7岁;延续婚姻敏感期 5岁-6岁;社会性兴趣发展的敏感期 6岁-7岁;数学逻辑的敏感期 6岁-7岁;动植物、科学实验、收集敏感期 6岁-7岁;文化敏感期6~9岁。

孩子的敏感期都有哪些?

8. 儿童有什么敏感期

 儿童有什么敏感期
                      儿童有什么敏感期,孩子在不同的时期都会出现敏感现象,语言敏感,感官敏感,动作敏感都会在特定的年龄大出现,父母一定要对孩子多加关注,那么儿童有什么敏感期呢?
    儿童有什么敏感期1    儿童31个敏感期分别为:
    1、光感敏感期;
    2、味觉发育敏感期;
    3、手臂发育敏感期;
    4、口腔敏感期;
    5、大肌肉发育的敏感期;
    6、语言敏感期;
    7、对细微事物有一定的敏感期;
    8、空间敏感期;
    9、自我意识敏感期;
    10、社会规范敏感期;
    11、逻辑思维敏感;
    12、色彩敏感期;
    
    13、动手敏感期;
    14、藏和占有敏感期;
    15、追求完美的敏感期;
    16、执拗的敏感期;
    17、打听出生敏感期;
    18、诅咒敏感期;
    19、婚姻敏感期;
    20、审美敏感期;
    21、人际关系敏感期;
    22、性别敏感期;
    
    23、身份确认敏感期;
    24、认字敏感期;
    25、数学概念敏感期;
    26、音乐及绘画敏感期;
    27、社会性去发展敏感期;
    28、延续婚姻敏感期;
    29、科学实验及动植物和收集敏感期;
    30、数学逻辑敏感期;
    31、文化敏感期。
    儿童有什么敏感期2     1、语言敏感期(0~6岁) 
    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哑哑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因此,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说话、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2、书写敏感期(3.5~4.5岁)、阅读敏感期(4.5~5.5岁) 
    孩子的书写能力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动作等敏感期内,得到了充分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就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充满书香的居家环境,使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3、秩序敏感期(0~3岁) 
    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
    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如果成人没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4、感官敏感期(0~6岁) 
    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3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围事物;3~6岁则更能具体地透过感官分析、判断环境里的事物。
    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围事物。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是不具有危险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5、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围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因此,如果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正是培养孩子细心、认真的好时机。
     6、动作敏感期(大肌肉1~2岁小肌肉1.5~3岁) 
    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开发。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小肌肉的练习也同时进行,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的.训练。不仅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7、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 
    两岁半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兴趣。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仪,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8、文化敏感期(6~9岁) 
    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起于3岁;而到了6~9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奥秘的强烈需求。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成人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展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
    儿童有什么敏感期3     儿童敏感期各个阶段: 
    1.感官敏感期。0-6岁是孩子的感官敏感期。出生后,孩子就会借助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来熟悉周围环境、认识事物的本质。3岁前,孩子是通过本能来了解周围的事物;3-6岁的孩子除了能直观地认识事物之外,还能通过感官对事物进行分析和判断。
    2.动作敏感期。0-6岁也是孩子的动作敏感期。主要包括两个领域,一个是身体方面,如:走路的敏感期是在1-2岁;另一个是手的动作,这个敏感期是在1.5岁-3岁。
    3.语言敏感期。虽然孩子并不是一出生就会开口说话,但是他们从来到这个世界就开始了语言的学习,所以语言敏感期是0-6岁。
    4.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这个敏感期通常为1.5-4岁。
    
     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出现在什么时候 
    理论上来说在整个成长阶段每个人都会有三个叛逆期,不同时期的叛逆期,因为个性发展不一样,其心理生理发育特点也不一样,但不是每一个人都会表现明显。
    1、在2~3岁时,孩子会人生第一个叛逆期,这阶段名为“宝宝叛逆期”。
    2、在6~8岁时,孩子出现人生第二个叛逆期,这阶段名为“儿童叛逆期”。
    3、当孩子12~18岁时,这阶段是人生第三个叛逆期,也就是所谓的“青春期”,一般反应最为明显。
    虽然孩子的叛逆期是个非常令父母头痛的问题,但是只要了解了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然后再“对症下药”,合理引导,叛逆也不是不能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