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的作品原文

2024-05-19 01:17

1.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的作品原文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有客有客字子美[1],白头乱发垂过耳。岁拾橡栗随狙公[2],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3三]。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4]!长镵长镵白木柄[5],我生托子以为命[6]!黄独无苗山雪盛[7],短衣数挽不掩胫[8]。此时与子空归来[9],男呻女吟四壁静[10]。呜呼二歌兮歌始放,闾里为我色惆怅!有弟有弟在远方,三人各瘦何人强[11]?生别展转不相见[12],胡尘暗天道路长[13]。东飞鴐鹅后鹙鸧,安得送我置汝旁[14]!呜呼三歌兮歌三发,汝归何处收兄骨[15]?有妹有妹在钟离[16],良人早殁诸孤痴[17]。长淮浪高蛟龙怒[18],十年不见来何时?扁舟欲往箭满眼,杳杳南国多旌旗[19]。呜呼四歌兮歌四奏,林猿为我啼清昼[20]!四山多风溪水急,寒雨飒飒枯树湿。黄蒿古城云不开[21],白狐跳梁黄狐立[22]。我生何为在穷谷?中夜起坐万感集[23]!呜呼五歌兮歌正长,魂招不来归故乡[24]!南有龙兮在山湫[25],古木巄嵷枝相樛[26]。木叶黄落龙正蛰[27],蝮蛇东来水上游[28]。我行怪此安敢出[29],拨剑欲斩且复休[30]。呜呼六歌兮歌思迟,溪壑为我回春姿[31]!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32],三年饥走荒山道[33]。长安卿相多少年,富贵应须致身早[34]。山中儒生旧相识,但话宿昔伤怀抱[35]。呜呼七歌兮悄终曲,仰视皇天白日速[36]!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的作品原文

2.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赏析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赏析,七首诗的内容都是关于描写作者内心的状态和自身处境。本文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赏析由大学高考编辑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欢!            导读:   这是杜甫和家人流落到同谷写的七首讲述自己惨境的诗作 。其原文如下: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杜甫   其一   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   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   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   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      其二   长镵长镵白木柄,我生托子以为命!   黄独无苗山雪盛,短衣数挽不掩胫。   此时与子空归来,男呻女吟四壁静。   呜呼二歌兮歌始放,闾里为我色惆怅!      其三   有弟有弟在远方,三人各瘦何人强?   生别展转不相见,胡尘暗天道路长。   东飞鴐鹅后鹙鸧,安得送我置汝旁!   呜呼三歌兮歌三发,汝归何处收兄骨?      其四   有妹有妹在钟离,良人早殁诸孤痴。   长淮浪高蛟龙怒,十年不见来何时?   扁舟欲往箭满眼,杳杳南国多旌旗。   呜呼四歌兮歌四奏,林猿为我啼清昼!      其五   四山多风溪水急,寒雨飒飒枯树湿。   黄蒿古城云不开,白狐跳梁黄狐立。   我生何为在穷谷?中夜起坐万感集!   呜呼五歌兮歌正长,魂招不来归故乡!      其六   南有龙兮在山湫,古木巄嵷枝相樛。   木叶黄落龙正蛰,蝮蛇东来水上游。   我行怪此安敢出,拨剑欲斩且复休。   呜呼六歌兮歌思迟,溪壑为我回春姿!   其七      男儿生不成名身己老,三年饥走荒山道。   长安卿相多少年,富贵应须致身早。   山中儒生旧相识,但话宿昔伤怀抱。   呜呼七歌兮悄终曲,仰视皇天白日速!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字词解释:   《诗经·周颂》:“有客有客,亦白其马。”杜甫是寓居,故自称有客。子美,杜甫的字。杜甫和李白一样,都喜欢在诗中用自己的姓名或字号。   岁拾之“岁”,指岁暮,因下句有“天寒日暮”之文,故可从省,兼以避重。旧诗因受字数限制,往往使用从上文或从下文而省的手法,必须合看,不能孤立作解。如杜甫《昔游》诗:“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观下文“寒芜”、“寒霜”诸句,知所谓“晚”,实指岁晚,亦因为字数所限而略去岁字。施鸿保《读杜诗说》疑“岁拾”当作“饥拾”亦非。橡,是一种落叶乔木,种类很多,名称也不一,南京叫栎树,浙江和东北都叫橡树,四川叫青杠树,是一种有食用价值的野生植物。橡栗,即橡子,江南人尝用来做成豆腐。狙,音居,猕猴。狙公,养狙之人。《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芧,音序,亦即橡子。随狙公,可能是事实,因第四首提到林猿,可见这里是有猴子的。王维诗“行随拾栗猿”。   [3]皴,音村。皮肤因受冻而坼裂。皮肉死,失了感觉。   [4]末句是作者主观的感情作用。仿佛风也为我而悲恸。   [5]镵,音蝉,锄类。   [6]子,是称呼长镵。李因笃说:“说长镵宛如良友。”杨伦说:“叫得亲切。”其实,这种感情乃是从惨痛的生活体验中产生的。没有锄头,便掘不到黄独,性命交关,所以说“托子以为命”。   [7]黄独,是一种野生的土芋,可以充饥。戴叔伦诗“地瘦无黄独”。因雪大,所以无苗,难于寻找。   [8]胫,膝以下。衣短,故不及胫。   [9]子,仍指长镜。因雪盛无苗可寻,故只好荷镵空归。   [10]这句是说空室之中,除单调的呻吟声外,别无所有,别无所闻。愈呻吟,就愈觉得静悄悄的。   [11]杜甫有四弟:颖、观、丰、占。这时只有占跟着杜甫。强,强健。何人强,是说没有一个强健的。   [12]展转,到处流转。   [13]这句申明不相见之故。   [14]鴐,音加。鴐鹅,似雁而大。鹙鸧,音秋仓,即秃鹙。弟在东方,故见鸟东飞而生“送我”之想。   [15]结语又翻进一层,莫说各自漂流,你纵得归故乡,而我究不知何住,你又到哪儿去收我的骨头呢?   [16]钟离,今安徽凤阳县。   [17]良人,丈夫。痴,幼稚。   [18]钟离在淮水南。浪高蛟龙怒,形容水路的艰险。   [19]南国。犹南方,指江汉一带,箭满眼,多旌旗,极言兵乱。二句补写不见之由。   [20]猿多夜啼,今乃白昼啼,足见我之悲哀,竟使物类感动。同谷多猿,故有此事。林猿旧作竹林,云是鸟名,非。   [21]蔡梦弼说:“同谷,汉属武都郡,唐天宝元年更名同谷,其城皆生黄蒿,故云古城。”云不开,云雾晦冥。   [22]跳梁,犹跳跃。人少,故狐狸活跃。   [23]穷谷,即上面四句所写的。中夜,半夜。阮籍《咏怀诗》。“中夜不能寐,起坐弹鸣琴。”在旧社会,一个有良心的诗人是没有出路的。   [24]这是倒句。魂早归故乡去了,故招之不来。古人招魂育两种:一招死者的魂,一招活人的魂。   [25]同谷万丈潭有龙,杜甫有万丈潭诗。湫音秋,龙潭。   [26]巄嵷,音聋竦,楂桠貌。樛,音鸠,枝曲下垂貌。   [27]蛰,音直,伏藏。   [28]蝮蛇,一种毒蛇。   [29]这句是说蝮蛇竟敢出游于龙湫,未免可怪。杨伦释“怪”作“畏”,以为杜甫怕蝮蛇而不敢出,恐非。   [30为什么欲斩且复休?前人有两说:一谓“权不在己”、“力不能殄”,一谓“不足污吾刃”。按杜甫自言“疾恶如仇”,这里面确有文章。   [31]心有犹疑,故歌思亦迟,迟则从容不迫,故觉得溪壑也好像带有春意。第六首诗中的龙和蛇,大概是有所指的,但到底指什么人,也很难说。浦起龙注谓龙指皇帝:蝮蛇指安禄山、史思明。但如果真指安史,为什么又欲斩复休呢?沈德潜说:“言外有君子潜伏,小人横行之意。”也不见得妥当。   [32]杜甫这年才四十八岁,过多的苦难,已使他变得衰老了。   [33]从公元757年(至德二载)至759年(乾元二年)为三年。   [34]这两句是愤激、嘲笑的话。并不是杜甫真的羡慕富贵,真的劝人争取富贵。   [35]宿昔,曩昔,即昔日。   [36]杜甫是一个入世主义者,又有他的政治抱负,而今年老无成,故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背景:    乾元二年(759)十一月,杜甫携家人一路簸荡,流落同谷,并和以血泪创作了《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这组抒情诗,无论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还是就其与杜甫前、后期思想的关系而言,都在杜集中具有重要意义。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主旨大意:    这组抒情诗的意义在于:展示了诗人当下复杂不平的心态,真切感人;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赏析:    这组诗是杜甫在公元759年(乾元二年)旧历十一月所作。这一年是杜甫行路最多的一年。所谓“一岁四行役”,说的便是这一年。这一年也是他一生中最苦的一年,像这七首诗所写的,真是到了“惨绝人寰”的境地,他采用七古这一体裁,大概也就是为了“长歌可以当哭”。在内容上,第一首从自身作客的窘困说起;第二首写全家因饥饿而病倒的惨况;第三首写怀念兄弟;第四首写怀念寡妹;第五首,由悲弟妹又回到自身,由淮南山东又回到同谷;第六首由一身一家说到国家大局;第七首集中地抒发了诗人身世飘零之感。在结构上,七首相同,首二句点出主题,中四句叙事,末二句感叹。沈德潜云:“七歌,原本平子(张衡)《四愁》、明远(鲍照)《行路难》等篇,然能神明变化,不屑屑于摹仿,斯为大家。”文天祥曾拟此体作歌六首。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以上这篇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赏析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   搞笑谜语,脑筋急转弯,祝福语,每日惊喜不断,尽在大学高考!可通过扫描本站微信二维码或者添加微信号:miyu_88,即可进行体验!      ;

3.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的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的作者简介

4.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的作品鉴赏

 乾元二年(759年)是杜甫行路最多的一年。所谓“一岁四行役”,说的便是这一年。这一年也是他一生中最苦的一年,像这七首诗所写的,真是到了“惨绝人寰”的境地,他采用七古这一体裁,大概也就是为了“长歌可以当哭”。在内容上,第一首从自身作客的窘困说起;第二首写全家因饥饿而病倒的惨况;第三首写怀念兄弟;第四首写怀念寡妹;第五首,由悲弟妹又回到自身,由淮南山东又回到同谷;第六首由一身一家说到国家大局;第七首集中地抒发了诗人身世飘零之感。在结构上,七首相同,首二句点出主题,中四句叙事,末二句感叹。《同谷七歌》在形式上学习张衡《四愁诗》、蔡琰《胡笳十八拍》,采用了定格联章的写法,在内容上较多地汲取了鲍照《拟行路难》的艺术经验,然而又“神明变化,不袭形貌”(沈德潜《唐诗别裁》),自创一体,深为后人所赞许。此诗作为组诗的末篇,集中地抒发了诗人身世飘零之感。艺术上,长短句错综使用,悲伤愤激的情感,犹如潮水般冲击着读者的心弦。沈德潜云:“七歌,原本平子(张衡)《四愁》、明远(鲍照)《行路难》等篇,然能神明变化,不屑屑于摹仿,斯为大家。”文天祥曾拟此体作歌六首。   《岁寒堂诗话》:若《乾元中寓居同谷七歌》,真所谓主文而谲谏,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者也。“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诫哉是言!“乾元元年春,万姓始安宅”,故子美有“长安卿相多少年”之羡,且曰:“我生胡为在穷谷,中夜起坐万感集。”盖自伤也。读者遗其言而求其所以言,三复玩味,则子美之情见矣。《唐诗品汇》:李荐《师友记闻》:太白《远别离》、《蜀道难》,与子美《寓居同谷七歌》,《风》《骚》之极致,不在屈原之下也。孙季明《示儿篇》云:欧阳公伤五季之乱,作《五代史》序论,故尽以“呜呼”冠其首;杜子美伤唐室之乱、作诗史于歌行,间以“呜呼”结其末,《同谷歌》、《冬狩行》、《折槛行》、《白马诗》等篇是也。前此,诗人所稀有者,公独用之。其伤今思古之意欤?《诗薮》:杜《七歌》并仿张衡《四愁》,然《七歌》奇崛雄深,《四愁》和平婉丽。汉、唐短歌,名为绝唱,所谓异曲同工。《唐诗镜》:《同谷七歌》稍近《骚》意,第出语粗放,其粗放处正是自得也。《唐诗援》:慷慨悲歌,淋漓鸣咽,自子美创出,便似开辟以来,原有此调。《四溟诗话》:杜子美《七歌》,本于《十八拍》。文天祥《六歌》,与杜异世同悲。《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少陵《同谷七歌》,篇篇珠玉,语似乐府歌谣,而神情气骨备至,举唐名家莫及。郭浚曰:子美《七歌》哀响琤琤已极《风》《骚》之致。《杜臆》:《七歌》创作,原不仿《离骚》,而哀实过之。读《骚》未必堕泪,而读此不能终篇,则节短而声促也。七首脉理相通,音节俱协,要摘选不得。《唐诗快》:《七歌》不绍占响,然唐人亦无及此者。《唐诗评选》:《七歌》体创自少陵,后乃转相摹仿,然无如此之悲切。《杜诗详注》:蔡琰《胡笳十八拍》结语曰:“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怒兮无人知”……《七歌》结语,皆本《笳曲》。朱子曰:杜陵此歌七章,豪宕奇崛。至其卒章,叹老嗟卑,则志亦陋矣,人可以不闻道哉!申涵光曰:《同谷七歌》,顿挫淋漓,有一唱三叹之致,从《胡笳十八拍》及《四愁诗》得来,是集中得意之作。《义门读书记》:《七歌》以拟《四愁》,其音节则《胡笳十八拍》,而奇健胜之。《七歌》以第一篇作领,下六篇乃分言之。《唐宋诗醇》:慷慨悲歌,足以裂山石而立海水,殆所谓自铸《离骚》者。史迁云:“人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甫之遇为何如哉?流离困顿,转徙山谷,仰天一呼,万感交集,而笔之奇、气之豪,又足以发其所感,淋漓顿挫,自成音节,自古及今,不可有二。宋祁云:“莫肯念乱《小雅》怨,自然流涕袁安愁。”此之谓矣。歌中思及弟妹,字字至情,“南有龙”一感,感时悯乱,实有寓意。若谓为明皇而作,则不免牵合耳。《唐诗别裁》:原本平子《四愁》、明远《行路难》诸篇,然能神明变化,不袭形貌,斯为大家。《读杜心解》:亦是乐府遗音,兼取《九歌》、《四愁》、《十八拍》诸调,而变化出之,遂成杜氏创体,文文山尝拟之。各章结句亦贴定,语不浪下。《杜诗镜铨》:朱子谓此歌七章,豪宕奇崛,兼取《九歌》、《四愁》、《十八拍》诸调变化而出之,遂成创体。《岘佣说诗》:首章“有客有客”,次章“长镵长镵”,三章“有弟有弟”,四章“有妹有妹”:皆平列;五章“四山多风”,忽变调;六章“南有龙兮”,又变调;七章忽作长调起,以肮脏之词收足。有此五、六章之变,前四章皆灵;有七章长歌作收,前六章皆得归宿:章法可学。然二章“长镵长镵”,与“弟”、“妹”不类,又不变之变。《唐宋诗举要》:吴曰:此诗佳处全在神韵之哀壮激烈,足以震撼天地,跨跞古今。

5.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的介绍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作于杜甫处于穷愁绝境之时。这组抒情诗展示了诗人当下复杂不平的心态,真切感人;融合了屈原等前人诗歌艺术表现手法并有所突破,使激越的悲情得到了动人的传达;标志着杜甫前、后期思想转型的最终完成。这组诗,无论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还是就其与杜甫前、后期思想的关系而言,都在杜集中具有重要意义。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的介绍

6.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  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  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  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  长长白木柄,我生托子以为命。  黄独无苗山雪盛,短衣数挽不掩胫。  此时与子空归来,男呻女吟四壁静。  呜呼二歌兮歌始放,邻里为我色惆怅。  有弟有弟在远方,三人各瘦何人强。  生别展转不相见,胡尘暗天道路长。  东飞鹅后,安得送我置汝旁。  呜呼三歌兮歌三发,汝归何处收兄骨。  有妹有妹在钟离,良人早殁诸孤痴。  长淮浪高蛟龙怒,十年不见来何时。  扁舟欲往箭满眼,杳杳南国多旌旗。  呜呼四歌兮歌四奏,林猿为我啼清昼。  四山多风溪水急,寒雨飒飒枯树湿。  黄蒿古城云不开,白狐跳梁黄狐立。  我生何为在穷谷,中夜起坐万感集。  呜呼五歌兮歌正长,魂招不来归故乡。  南有龙兮在山湫,古木枝相。  木叶黄落龙正蛰,蝮蛇东来水上游。  我行怪此安敢出,拔剑欲斩且复休。  呜呼六歌兮歌思迟,溪壑为我回春姿。  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三年饥走荒山道。  长安卿相多少年,富贵应须致身早。  山中儒生旧相识,但话宿昔伤怀抱。  呜呼七歌兮悄终曲,仰视皇天白日速。    

7.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赏析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        七首(其七)        杜甫        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        三年饥走荒山道。        长安卿相多少年,        富贵应须致身早。        山中儒生旧相识,        但话宿昔伤怀抱。        呜呼七歌兮悄终曲,        仰视皇天白日速。        杜甫诗鉴赏        乾元二年(759),杜甫四十八岁。七月,他自华州弃官寓居秦州(今甘肃天水),十月,转赴同谷(今甘肃成县),在那里滞留了约一个月,这是他生活最为困窘的时期。一家人贫病交加,只能挖掘土芋来充饥。在饥寒交迫的日子里,诗人以七古体裁,写了《同谷七歌》,描绘颠沛流离的生活,抒发老病穷愁的感喟,大有“长歌当哭”的意味。这是第七首,为组诗中最精彩的篇章。        此诗开头使用了九字句:“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        化用《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意,抒发了身世感慨。杜甫素有匡世报国之抱负,却始终未得施展。如今年近半百,名未成,身先老,而且转徙流离,几乎“饿死填沟壑”,岂能不悲愤填膺!六年后杜甫在严武幕府,曾又一次发出这种叹穷嗟老的感慨:“男儿生无所成头皓白,牙齿欲落真可惜。”        (《莫相疑行》)其意是相仿的。        次句“三年饥走荒山道”,把“三年”二字置于句首,进一步强调了诗人所经苦难的时间之长。“三年”,指至德二年(757)至乾元二年。杜甫因上疏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而遭贬斥,被饥饿驱迫,在“荒山道”上尝够了艰辛困苦。        三、四句,诗人追叙了困居长安时的感受,全诗陡然出现 *** 。十二年前,杜甫西入长安,但进取无门,度过了惨淡的十年。他接触过各种各样的达官贵人,发现长安城中凭借父兄余荫,轻易取得卿相的,以少年为多:“长安卿相多少年。”这不能不使诗人发出愤激之词:“富贵应须致身早。”“致身早”,似是劝人的口吻,却深蕴着对出现“少年”“卿相”这种腐败政治的愤慨。        五、六句又回到现实,记叙诗人和“山中儒生”        的对话:“山中儒生旧相识,但话宿昔伤怀抱。”诗人身处异常困窘的境地,感叹自己不幸的遭遇,因而与友人谈起的都是些令人很不愉快的往事。忧国忧民的“怀抱”无法实现,自然引起无限伤感与惆怅。        第七句“呜呼七歌兮悄终曲”, 诗人默默地收起笔,终止了他那悲愤激越的吟唱。仰视皇天白日速”,搁笔望天,只见白日在飞速地奔跑,一种迟暮之感,一种凄凉沉郁、哀壮激烈之情,油然而生。        《同谷七歌》采用了定格联章的写法,在内容上较多地汲取了鲍照《拟行路难》的艺术经验,然而又“神明变化,不袭形貌”(沈德潜《唐诗别裁》),自创一体。这首诗作为组诗的末篇,集中地抒发了诗人身世飘零之感。艺术上,长短句错综使用,悲伤愤激的情感,在字里行间中被能达得沐漓尽致。      整理:zhl201702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赏析

8.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的创作背景

这组诗是杜甫在乾元二年(759年)十一月所作。这一年杜甫四十八岁。七月,他自华州弃官流寓秦州(今甘肃天水),十月,转赴同谷(今甘肃成县),在那里住了约一个月,这是他生活最为困窘的时期。一家人因饥饿病倒床上,只能挖掘土芋来充肠。在饥寒交迫的日子里,诗人以七古体裁,写了《同谷七歌》。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