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长亭的意象的诗句

2024-05-17 09:19

1. 有关长亭的意象的诗句

1. 关于长亭的意象的诗句 
        关于长亭的意象的诗句   1.试论古典诗词中的“长亭”这一意象   
 长亭 是陆上的送别之所。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 
 
 如: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 白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此首望远怀人之词,寓情于境界之中。一起写平林寒山境界,苍茫悲壮梁元 
 
 帝赋云:“登楼一望,唯见远树含烟。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几千。”此词境界 
 
 似之。然其写日暮景色,更觉凄黯。此两句,白内而外。“瞑色”两句,自外 
 
 而内。烟如织、伤心碧,皆瞑色也。两句折到楼与人,逼出“愁”字,唤醒全 
 
 篇。所以觉寒山伤心者,以愁之故;所以愁者,则以人不归耳。下片,点明 
 
 “归”字。“空”字,亦从“愁”字来。乌归飞急,写出空间动态,写出鸟之 
 
 心情。鸟归人不归,故云此首望远怀人之词,寓情于境界之中。一起写平林寒 
 
 山境界,苍茫悲壮。粱元帝赋云“空伫立”。“何处”两句,自相呼应,仍以 
 
 境界结束。但见归程,不见归人,语意含蓄不尽。 
 
 …………………………………………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虽然李叔同词曲兼擅,但传记作者陈星先生却考证出此曲并非词人的自度曲,而是借用了一首美国通俗歌曲的曲调,歌词也参考了一首日本歌曲——也有论者以为词意浓缩了《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的意境。然而两首歌曲在美国和日本可能早已湮灭于历史的大海,但这首借鸡生蛋的歌曲却在中国获得了长久以至永远的生命。“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如此凄迷阴柔、词浅意深但哀而不伤的词句,配以相当中国化的舒缓旋律,就很难不成为中国的名曲——尤其是在新旧交替、道术灭裂的二十世纪。这首歌已经成了新的“阳关三叠”,“四千余年古国古”的二十世纪中国人,已经用这首歌“送别”了太多的东西。”
    2.分析古典诗词中长亭意象   
 古诗词的形象包括人的形象以及物的形象。
 
 那么,意象又是什么呢?简而言之,诗人在客观之物上加上主观之意,便创造出一定的意象。在古诗词的创作和发展中,有些事物所包含的主观感情被逐渐固化下来,用以表现特定的场景和寓意。
 
 在高考中,有一些意象是反复出现的。笔者在此用一首小诗把高考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进行总结,以助考生记忆,从而更好地解答诗词鉴赏题: 别时长亭柳依依, 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 草木仍在人事移。   5、别时“长亭”“柳”依依   在古典诗词里,杨柳常常与离情相关联,《诗经》中的《采薇》便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此外,“柳”与“留”也谐音。
 
 长亭为古人送别之场所,因此也是送别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柳永的《雨霖铃》同时写到了这两种意象,分别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以及“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6、落“花”流“水”传愁绪   “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流或喧嚣或舒缓,绵延不绝,最惹人愁绪,因此,在古诗词中常用落花流水来表达忧愁。
 
 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又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7、“乌鸦”“燕子”系兴衰   乌鸦这种鸟经常在坟头等地出现,常被视为不祥之兆,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的氛围。
 
 燕子则因其有眷恋旧巢的特点,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历史兴衰感慨的寄托。出现“乌鸦”这一意象的高考题目不少,如:2006年湖北卷《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2006年江苏卷《鹧鸪天》“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2007年浙江卷出了一道对比鉴赏题,分别是刘禹锡的《乌衣巷》、吴激的《人月圆》和元曲《山坡羊•燕子》,三篇作品均通过“燕子”这一意象,表达了深沉的兴亡之感。   8、“草木”仍在人事移   草木常青,人事却已悄然发生变迁。
 
 古诗词常用“草木”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叹。如《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2007年湖北卷诗词鉴赏题《过华清宫》也用到了树木的意象:“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3.试论古典诗词中的“长亭”这一意象   
 秦汉时期在乡村大约每十里设一亭,亭有亭长。如《史记》汉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及壮,试为吏, 为泗水亭长。秦制三十里一传,十里一亭,故又在驿站路上大约每十里设一亭,负责给驿传信使提供馆舍、给养等服务。后来也成为人们郊游驻足和分别相送之地。十里长亭一词出自唐白居易原本、宋孔传续撰之《白孔六帖》卷九: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为了诗词长短及韵律的需要,又往往简称长亭。特别是经过文人的诗词吟咏,十里长亭逐渐演变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长亭、杨柳、美酒、南浦等字眼在古人送别诗词中是经常出现的,已经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都是送别诗词中最具代表性和象征性的文字符号。“送君十里长亭,折支灞桥垂柳”乃是古人送别的经典场面。
 
 经典长亭诗词:
 
 唐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王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唐王初《送王秀才谒池州吴都督》:池阳去去跃雕鞍,十里长亭百草干。衣袂障风金镂细,剑光横雪玉龙寒。晴郊别岸乡魂断,晓树啼乌客梦残。南馆星郎东道主,摇鞭休问路行难。
 
 李叔同(弘一大师)《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4.试论古典诗词中的“长亭”这一意象   
 秦汉时期在乡村大约每十里设一亭,亭有亭长。
 
 如《史记》汉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及壮,试为吏, 为泗水亭长。秦制三十里一传,十里一亭,故又在驿站路上大约每十里设一亭,负责给驿传信使提供馆舍、给养等服务。
 
 后来也成为人们郊游驻足和分别相送之地。十里长亭一词出自唐白居易原本、宋孔传续撰之《白孔六帖》卷九: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为了诗词长短及韵律的需要,又往往简称长亭。特别是经过文人的诗词吟咏,十里长亭逐渐演变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长亭、杨柳、美酒、南浦等字眼在古人送别诗词中是经常出现的,已经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都是送别诗词中最具代表性和象征性的文字符号。“送君十里长亭,折支灞桥垂柳”乃是古人送别的经典场面。
 
  经典长亭诗词: 唐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王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唐王初《送王秀才谒池州吴都督》:池阳去去跃雕鞍,十里长亭百草干。衣袂障风金镂细,剑光横雪玉龙寒。
 
 晴郊别岸乡魂断,晓树啼乌客梦残。南馆星郎东道主,摇鞭休问路行难。
 
  李叔同(弘一大师)《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5.含有月,菊,梅,松,梧桐,杜鹃,蝉,柳,芳草,长亭这些意象的   
 1)月
 
 生查子(宋·朱淑真)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 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 泪湿春衫袖
 
 2)菊
 
 菊花(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3)梅
 
 山园小梅(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须檀板共金樽
 
 4)松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唐·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 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 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 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 孤琴候萝径
 
 5)梧桐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 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 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 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 临风怀谢公
 
 6)杜鹃
 
 更漏子(宋·赵长卿)
 
 日彤彤
 
 风荡荡
 
 帘外柳花飞扬
 
 红有限
 
 绿无穷
 
 雨晴芳径中
 
 肠寸结
 
 萦离别
 
 还是去年时节
 
 春暮也
 
 子归啼
 
 伤春三月时
 
 7)蝉
 
 蝉(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8)柳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9)芳草
 
 苏幕遮(宋·范仲淹)
 
 碧云天
 
 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
 
 追旅思
 
 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10)长亭
 
 菩萨蛮(唐·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
 
 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
 
 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
 
 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
 
 按:更多相关诗词 请在己所给链接上查寻 须注意辨别有些错字
    6.长亭是什么意象   
 《长亭送别》的意象分析《长亭送别》选自元代具有“ 花间美人” 艺术风格的杂剧作家王实甫之《西厢记》。
 
 剧作的故事之美、人物之美、意境之美、曲词之美和谐统一, 造就了王实甫“ 文采派” 代表作家之美誉。其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元素是意象, 且不说整曲《西厢记》“满园春色关不住”,单摘其“红杏”一枝—— 《长亭送别》的意象美,与君共同摩玩品味一番。
 
  《长亭送别》的意象美,美则如斯:1.经典性。当代社会推崇时尚, 酷爱流行, 但流行时尚的东西易如昙花一现, 稍纵即逝, 传统经典的事物才能耐人寻味, 永开不败。
 
 美丽多情的崔莺莺不得不屈从于顽固的老母亲, 于郊外长亭送别自己的心上人张珙。此时此刻多少离愁别恨涌上心头, 可作为相府千金的她, 欲哭只能无泪, 欲喊只能无声。
 
 王实甫巧妙地将古典诗词及其相关的经典意象、意境以及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化用于崔莺莺所唱的曲词, 以利于女主公委婉地抒情达意。全文多处化用古典诗词, 如“ 碧云天, 黄花地” 化用于范仲淹《苏幕遮》一词“ 碧云天, 黄叶地”;“未饮心先醉”脱化于柳永之《诉衷情近》“ 未饮心如醉”; “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语出苏轼词《满庭芳》;“ 伯劳东去燕西归”, 源于乐府诗《东飞伯劳歌》。
 
 作为一名高明的工匠,王实甫妙笔熔炼古典诗词入曲, 更巧手化用了伴其与“ 生” 俱来的优美意境。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端正好》一曲中“ 碧云天, 黄花地” 不就是描绘了一种秋景凄凉的意境? 所以它特别能烘托那种凄冷萧条的送别氛围, 处于送别之境的崔莺莺自然就会触景生情, 因景及情地向张生传达其柔情蜜意。曲词唱调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例子在《长亭送别》中比比皆是。
 
 《长亭送别》短短一折戏, 十九支曲牌, 包含的意象多达30 多种, 且它们皆为经典之意象。碧云、黄花、西风、北雁、红叶、柳枝、疏林、野草、夕阳、古道、伯劳、燕子.. 这些意象在中国传统诗词曲文赋中无数次地被文学家们用以传情达意, 造境设势, 有的意象至今仍被多次反复沿用于现当代歌曲中。
 
 如《城南旧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夕阳山外山” 几句歌词中就包含着长亭、芳草、夕阳、古道、青山如此多的传统意象。 2.联想性。
 
 联想的作用在于将某种事物扩展到与其相似或相关的事物。意象的联想性无形之中扩展了意象内涵的丰富性, 自然就能拓展诗词的表现力,加强曲牌的抒情性。
 
 联想性源于经典性,经典的意象一直喜为文人骚客所运用,这些传统的意象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审美情趣,其内涵不断拓展和丰富起来。 《长亭送别》像“ 花落水流红, 闲愁万种” 这样包含富于经典性和联想性意象的例子, 多如散落草丛的野花, 美似弥布夜空的星星。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 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端正好》)”, 几句曲词就运用了五个经典的意象。
 
 一时间, 它们的联想性也可以使我们的脑中顿时“ 凑聚” 许多相关的诗句, “ 黄花” 不是可以触动我们的情思, 联想到易安居士的“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 “西风”又令我想及潇湘妃子林黛玉《咏海棠》诗“娇羞默默同谁诉,倦依西风夜已昏!” 两种意象竟还同时出现于李清照之“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红叶”自然可以让我们的联想之旅奔向杜牧之“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的枫林秋意之妙境。
 
 《一煞》写莺莺的“别愁”,使用了“青山”、“ 疏林”、“ 淡烟”、“ 暮霭”、“ 夕阳”、“ 古道”、“ 禾黍”、“ 秋风”、“ 马嘶”多种意象。运用这些意象写“ 愁” 的,我们可以在唐诗宋词中俯拾即是。
 
 青山即“ 行人无限秋风思, 隔水青山似故乡”,“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古道”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千里断肠,关山古道,回首高城似天杏; “ 夕阳” 即“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山空见日斜时”、“斜阳外,寒鸦点点,流水绕孤村;”“烟霭”即“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念去去, 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四煞》中莺莺感叹“ 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即将离别之际,怎样将自己的爱恨情仇尽情倾诉给张生?直露剖白不符其大家闺秀的身份, 且略显轻薄又苍白, 用意象造境传情自然就委婉深沉多了。
 
 “ 泪添九曲黄河溢, 恨压山峰华岳低”,瞧!以水喻愁,不是还有南唐亡国之君李煜的“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吗? 《收尾》一典“遍人烦恼填胸臆,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写离愁,以“车”这种工具设意象, 决不是王实甫之首创。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就有“ 休问离愁轻重, 向个马儿驮也驮不动”,王实甫不过是易马为车。
 
 董之以马形容离愁, 也并非其首创, 宋人石孝友《玉楼春》词已有“ 春愁离恨重于山, 不信马儿驮得动” 的比喻。古诗词中以马、车、船这些交通工具为意象来载愁写愁决不限于以上这些,李清照《武陵春》“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长亭送别》的意象美不仅在于它们的经典魅力, 更在于它们的联想性, 易于拓展读者。
    7.关于"长亭"的古诗有什么   
 李叔同《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虽然李叔同词曲兼擅,但传记作者陈星先生却考证出此曲并非词人的自度曲,而是借用了一首美国通俗歌曲的曲调,歌词也参考了一首日本歌曲——也有论者以为词意浓缩了《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的意境。然而两首歌曲在美国和日本可能早已湮灭于历史的大海,但这首借鸡生蛋的歌曲却在中国获得了长久以至永远的生命。“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如此凄迷阴柔、词浅意深但哀而不伤的词句,配以相当中国化的舒缓旋律,就很难不成为中国的名曲——尤其是在新旧交替、道术灭裂的二十世纪。这首歌已经成了新的“阳关三叠”,“四千余年古国古”的二十世纪中国人,已经用这首歌“送别”了太多的东西。”
 
 《长亭送别》表现崔莺莺和张君瑞的离愁别恨,反映“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的送别主题,情节并不复杂。整折戏崔莺莺主唱,由三个场面构成:长亭路上、筵席之中、分手之时。随着戏剧场面的转换,作者刻意安排了三幅风景画面,让一个个描绘秋景的组合意象融人了戏曲空间。读者欣赏优美的唱词,如同陪同剧中人在如画的风景中行进,进入了一种诗化的境界。下面的设计,淡化戏剧情节,突出对人物心理的把握、曲词意境的感悟和戏曲语言的欣赏。 
 
 《雨霖铃》(柳永)鉴评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咒语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是宋词婉约派的杰出代表,后人评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可见作品流传之广。而他的名篇《雨霖玲·寒蝉凄切》更被誉为写别情的典范之作,千百年来,深受读者的喜爱。 
 
 宋无名氏《题壁》诗云:“白塔桥边卖地经,长亭短驿最分明。如何只说临安路,不较中原有几程!”讽刺南宋某些人苟且偷安,不思收复中原,“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冷酷现实。
 
 “日暮长亭正愁绝,哀笳一曲戍烟中”,以情景交融之笔结束全诗。夕阳西沉,长亭遥对,哀笳一曲,戍烟四起,在这般战乱凄凉的环境中,一位“惊时感事俱无奈”(见其《重阳日荆州作》)的诗人,独自忧愁、感伤。
    8.诗歌里酒 鸿雁 双鲤 长亭的意向   
 【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双鲤】、鲤鱼、鲤素:书信
 
 【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9.试论古典诗词中的“长亭”这一意象.让论述啊,写不出来.急用.试论   
 秦汉时期在乡村大约每十里设一亭,亭有亭长。
 
 如《史记》汉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及壮,试为吏, 为泗水亭长。秦制三十里一传,十里一亭,故又在驿站路上大约每十里设一亭,负责给驿传信使提供馆舍、给养等服务。
 
 后来也成为人们郊游驻足和分别相送之地。十里长亭一词出自唐白居易原本、宋孔传续撰之《白孔六帖》卷九: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为了诗词长短及韵律的需要,又往往简称长亭。特别是经过文人的诗词吟咏,十里长亭逐渐演变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长亭、杨柳、美酒、南浦等字眼在古人送别诗词中是经常出现的,已经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都是送别诗词中最具代表性和象征性的文字符号。“送君十里长亭,折支灞桥垂柳”乃是古人送别的经典场面。
 
  经典长亭诗词: 唐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王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唐王初《送王秀才谒池州吴都督》:池阳去去跃雕鞍,十里长亭百草干。 衣袂障风金镂细,剑光横雪玉龙寒。
 
 晴郊别岸乡魂断,晓树啼乌客梦残。南馆星郎东道主,摇鞭休问路行难。
 
  李叔同(弘一大师)《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有关长亭的意象的诗句

2. 古诗词中长亭的象征意义

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有关的诗词: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

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月到,犹自梦渔樵。

点绛唇 林逋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

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

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浣溪沙 晏几道

午醉西桥夕未醒,

雨花凄断不堪听。

归时应减鬓边青。

衣化客尘今古道,

柳含春意短【长亭】。

凤楼争见路旁情。

减字木兰花 晏几道

【长亭】晚送,都似绿窗前日梦。

小字还家,恰应红灯昨夜花。

良时易过,半镜流年春欲破。

往事难忘,一枕高楼到夕阳。

临江仙 晏几道

淡水三年欢意,巍跻几夜离情。

晓霜红叶舞归程。

客情今古道,秋梦短【长亭】。

渌酒尊前清泪,阳关叠里离声。

少陵诗思旧才名。

云鸿相约处,烟雾九重城。

少年游 晏几道

西楼别后,风高露冷,

无奈月分明。

飞鸿影里,捣衣砧外,

总是玉关情。

王孙此际,山重水远,

何处赋西征。

金闺魂梦枉丁宁,

寻尽短【长亭】。

醉落魄 晏几道

满街斜月,垂鞭自唱阳关彻。

断尽柔肠思归切,

都为人人,不许多时别。

南桥昨夜风吹雪,

短【长亭】下征尘歇。

归时定有梅堪折。

欲把离愁,细捻花枝说。

3. 长亭在古诗词象征意义

【长亭】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当时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是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写离人望着短亭长亭而不见人归来的伤心情景。王实甫《西厢记》:“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抒发的也是离别的伤感。
望采纳和点赞,谢谢~

长亭在古诗词象征意义

4. 长亭的意象

秦汉时期在乡村大约每十里设一亭,亭有亭长。如《史记》汉高祖本纪记回载:(刘邦)及壮,试答为吏, 为泗水亭长。秦制三十里一传,十里一亭,故又在驿站路上大约每十里设一亭,负责给驿传信使提供馆舍、给养等服务。后来也成为人们郊游驻足和分别相送之地。特别是经过文人的诗词吟咏,十里长亭逐渐演变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十里长亭一词出自唐白居易原本、宋孔传续撰之《白孔六帖》卷九: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为了诗词长短及韵律的需要,又往往简称长亭。
长亭、杨柳、美酒、南浦等字眼在古人送别诗词中是经常出现的,已经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都是送别诗词中最具代表性和象征性的文字符号。“送君十里长亭,折支灞桥垂柳”乃是古人送别的经典场面。江淹《别赋》中说: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南浦遂为送别之地。李白《金陵酒肆留别》诗中也有“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之句,饮酒亦为送行时常见场面。而柳永在《雨霖铃》中描写的送别场面,则即有长亭,也有杨柳,还有美酒,实为送别诗词之佳作名篇。

5. 长亭的意象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馀欢,今宵别梦寒。”



上述是原文,其他版本如林海音在小说《城南旧事》里后提到面两句“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又如朴树的改编版里的“情千缕,酒一杯,声声离笛催。”等等。



此词抒发离愁别绪,却异常委婉、收敛,用了大量中国古代诗词中有关离别的意象:“芳草”往往暗喻离情,“晚风拂柳”写惜别,“柳”与“留”谐音,古人常用“折柳”表达远离愁别之情。“笛声”往往显得哀婉幽怨,表达离别的愁绪,“山外山”指路途遥远,世事苍茫,“天涯地角”、“浊酒寒梦”,不一而足。短短10句里,几乎每一句都有一个中国古典“送别”的经典意象。这也许是其传唱久远的原因之一。



其次是它的曲:平、慢、缓、婉。从听觉上,唯一向外突出去的一句就是“知交半零落”,也正是此句,令歌手朴树演唱时一度哽咽,乃至泣不成声。——浮世之上,知交飘零的飘零,落寞的落寞,我只身于此处,可谓半个知己也没有。



关于这首词是“送谁的”问题,历来极其有争议,根据其创作时间是写于未出家之前的,所以很有可能是送友人。



“许幻园站在门外雪地里把李叔同喊出来,说:“叔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吧。”说完鞠躬而走,消失在苍茫里。



是夜,大雪盖满了一座干干净净的城,尘埃无踪。



李叔同回身提笔,写下这句:长亭外,古道边……”这固然是网友的演绎,根据中国古典诗词里送别诗普遍的送别对象来说,在送友人的基础上也是在送自己。



那么,古时候,“古道相送”送的是什么呢?送你前去即将取得的荣耀?功名?成就?还是其他什么呢?



这一条古道曾经“车粼粼,马萧萧”走过很多人,发生过很多事,如今你与我同样面对如此情境,我们到底在送别什么呢?



古代交通不便,书信都有可能中断好几年,无怪乎杜甫写“家书抵万金”,有时一别即是永恒,即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那种无可奈何而又五味杂陈的离情。

长亭的意象

6. 关于长亭的诗句及意思

 1.    关于长亭的诗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竹亭阴合偏宜夏,水槛风凉不待秋。 
  独倚关亭还把酒,一年春尽送春时。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幔亭一夜风吹雨,似与游人洗俗尘。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2.    诗歌中关于“亭(长亭)”的诗句及评析,至少10个诗句和它的评析        5、长亭送别 
  ①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②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评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3.    找诗句        青山: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是秦桧跪像背后岳飞墓阙上的楹云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出自辛弃疾《菩萨蛮》
  古道: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 秋思 》作者 马致远(元)
  夕阳: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宋 吴文英 浣溪沙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登乐游原 李商隐 
  烟霭:。余霞散绮,向烟波路。使人愁,长安远,在何处?----出自宋词:《迷神引·黯黯青山红日暮》。作者晁补之
    4.    关于柳的诗句及含义鉴赏        一、“折柳”之深情 古人分别时要折柳相送,这是当时一种很流行的民间习俗,尤其是在文人墨客中,成为一种时尚。
  张籍《蓟北旅思》:“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周邦彦《兰陵王》:“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从“折尽向南枝”和“柔条过千尺”这样的词句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这种习俗、时尚存在的普遍性。送别的地点多在长亭、桥头或大堤,如周邦彦词中提到的“隋堤”,还有下文的“霸陵”(附近有霸桥)即是。
  送别时不仅折柳相送,饯行饮酒自然是少不了的;有时还要吹笛、唱歌,曲子是现成的,几乎当时有点文化的人都可随口唱出;诗人们当然更要吟诗赋词以相赠。在古代诗词中,我们可以读到许多与“折柳送别”这种文化习俗相关的作品,可以说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景观。
  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003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出的就是这首诗。)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杨花”就是柳絮。
  苏轼有《杨花词》) 吴文英《风入松》:“楼前暗绿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诗词中不仅写“折柳送别”这种行动,而且,凡是与柳相关的词语都要拿来抒发分别时的离愁别恨,朋友间的厚意深情。
  如“柳丝”、“柳枝”、“柳阴”、“柳色”、“烟柳”“柳绵”(又可说成是“柳花”、“杨花”、“柳絮”)、“杨柳”、“折杨柳”、“杨柳春”、“杨柳依依”等等。“折柳”诗词中,还有一段非常感人的故事。
  宋朝礼部属官李之问,爱上了都城名妓聂胜琼。李将回原籍时,聂胜琼为之送别,饮于莲花楼,唱了一首词,末一句是:“无计留春住,奈何无计随君去。”
  为这,李之问又留下来住了一个多月。后来因为妻子催促太紧,李不得不怅然离去。
  不到十天,聂胜琼写了一首《鹧鸪天》,寄给李之问。李中途得之,藏在箱子里,回家后被妻子发现。
  李只得以实相告。李夫人读了《鹧鸪天》,见其语句清健,非常高兴。
  不但没有阻止李聂的这段情缘,反而拿出私房钱让李之问去都城迎娶聂胜琼。聂胜琼《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后,别个人人第五程。
   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二、“折柳”之缘由 分别时为什么要折柳相送呢?常见的解释是,“柳”谐“留”音,赠柳表示留念,一为不忍分别,二为永不忘怀。但是,这种解释我们感到很单薄,不足以完全令人信服。
  折柳送别作为一种非常普遍的文化习俗,恐怕不是一个“谐音”就能解释清楚的。因此,古代就有人从另外的角度探求这其中的缘由。
  如清朝褚人获在《坚瓠广集》卷四中提出:“送行之人岂无他枝可折而必于柳者,非谓津亭所便,亦以人之去乡正如木之离土,望其随处皆安,一如柳之随地可活,为之祝愿耳。”这种解释是很合理的。
  柳树和其他树木相比,其特点是“随地可活”,这正可以拿来祝愿远别的人,到了异地后,随遇而安,能够很快地融入当地的人群中,一切顺遂。这一说法便有了深刻的哲理性和更高的文化品味。
  但是,我以为,这还不是“折柳送别”这种文化习俗的最初缘由。最早的渊源应该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几句古诗。
  理由有三:一是这诗句来自《诗经》,而且是名句,读书人人人熟悉;二是“杨柳依依”表达了战士出征前怀家恋土的离情别绪,为后来的的送别诗奠定了文化基调;三是《诗经》作为五经之一,其深广的文化传承作用是不容怀疑的,古人作诗讲究“无一字无来处”,当然来自经典。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把《渭城曲》中“客舍依依杨柳春”改为“客舍青青柳色新”,我以为不妥。
  总之,“折柳送别”应该有“谐音感怀”、“哲理启迪”、“文化传承”这样三个缘由。三、“折柳”之乐曲 “折柳送别”时,要吹笛,有时还要放声歌唱,所以,古诗中常把折柳、吹笛(唱曲)联系在一起,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与之相关的乐曲有这样三首:一是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的《折杨柳枝》。有一首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李白《塞下曲》:“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还有前面提到的《春夜洛城闻笛》,这两首诗中所言“闻折柳”,都应该是《折杨柳枝》这支曲子。二是唐朝的《渭城曲》,又称《阳关三叠》。
  其实原来并不是一首歌曲,只是王维写的一首诗《送阮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来由乐人谱入乐府,当作送别曲,并把末句“西出阳关无故人”反复重叠歌唱,所以称为《阳关三叠》。这在唐朝是一首非常流行的送别曲。
  三是唐朝的《杨柳枝词》。是唐教坊曲名,作者多以此题咏柳,以。

7. 有关长亭的诗句

长亭
              司空图
梅雨和乡泪,终年共酒衣。
殷勤华表鹤,羡尔亦曾归。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有关长亭的诗句

8. 描写长亭的诗句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
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
惟有别离泊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